“衣冠禽兽”一词最早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绣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有所不同。所以,当时的“衣冠禽兽”有令人美慕的味道,一般用作赞语。

如今,衣冠禽兽,比喻品德败坏的人吗,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出自明代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一、“衣冠禽兽”原本是褒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其实“衣冠禽兽”这个词语也是有特指人群的,古代能穿“禽兽”制服的只有当官的。因此只有当官的被称之为“衣冠禽兽”,那个时候的衣冠禽兽可是一个褒义词。

当时的明朝,官服上所绣的飞禽走兽,就等同于今天的军衔,从官服上所描绘的飞禽走兽,可以看出文武百官的等级,不仅如此,当时朝廷还规定,文官绣的是飞禽,而武官绣的则是走兽。

其等级森严,不得逾越。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鸳,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根据品级授予的禽兽以外,明代皇帝还为检查风纪的官员额外设计了獬豸的图样。这是一种有一根尖角,能明辨善恶,专门攻击坏人的神兽。今天中国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门口,还很常见这种神兽的雕像。

总之,“衣冠禽兽”这个词语的词义变化很大,最初是用来形容官服上绣绘有飞禽走兽的明代官员,它原本是一个光宗耀祖的褒义词,但是后来这一词发生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褒义词变成了令人憎恶的贬义词呢?

二、冠禽兽”何时变成贬义词呢

既然,能被成为衣冠禽兽的可都不是什么一般人,老百姓都十分的羡慕,那么问题来了,人们把文武官员称之为“衣冠禽兽”。但是后来为何这个词语就变成贬义词了呢?衣冠禽兽是什么时候沦为了风度翩翩的“畜生”了呢?

这是因为到了明朝的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官员贪污的现象太严重了,很多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导致老百姓砸锅卖铁,倾家荡产,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

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清代以后,该词被用做贬义,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

后来,官员们也不再穿所谓的“禽兽”服了,但是依然有很多腐败的官员又禽兽的行为,所以衣冠禽兽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思,衣冠禽兽就从一个赞扬的褒义词变成了一个代称,专门指那些剥削老百姓的贪官污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衣冠禽兽这个词语彻底的变成褒义是在明朝末期的语言发酵,清朝的小说家李汝珍在他的作品《镜花缘》中说到,如果不孝,就算做了官员,那也还是衣冠禽兽。这句话在一段时间内,广为流传。

这就等同于现如今的网络流行语,用的人一多,也就会有了新的意思。现在有人骂另外一个人是“衣冠禽兽”,那足以说明被骂的那个人坏到了极点。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