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我认为天下三大行书中《寒食帖》更接近人们所说的创作,您怎么看?”我看应该是这样。不过,你把《兰亭序》、《祭侄稿》排除在“书法创作”之外,这就不对了。

首先,你对“今天的书法创作”是怎么回事根本没有完整的一个概念。我们学习和欣赏书法,应该有一个清楚的书法创作概念才对。

其次,书法创作在理论上,古代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甚至书法创作艺术形式完备的明清时代,也没有这个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创作的概念是今天才提出的。时间不会超过40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有一个书法创作概念的。

这是因为书法被纳入了大学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事情。在改革开放以前,把书法纳入高等教育,似乎是无法想象的。

最早的书法高等教育,在浙江美术学院,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设立的。

最初书法与国画、篆刻合在一起,属于中国画系。

恰好中国画也需要学习书法和篆刻,所以,书法还是美术专业中国画的一部分,根本没有书法专业和篆刻专业的考试和招生,更不用说,像现在还有书法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了。

中国美术学院最早的一批书法专业研究生是王冬龄、陈振濂等人。

那么,既然是书法高等专业,当然就要有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当然就要有独立的版权,这就需要给予书法创作的地位。这样,从理论上就有了书法创作的问题。

目前,书法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文学作品是书法创作的题材,这就叫书法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按照今天的书法作品形式来说,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书法内容

第二,书法落款

第三,书法家的印鉴

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

那么,我们依据书法作品的这三个基本条件来看,苏轼的《寒食帖》显然缺了一个条件:没有印鉴。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说,中国书法“创作”的问题,确实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按照现代书法创作的原理,我们对元代以前的书法作品,至少从艺术形式上来说,基本上还不能说属于“书法创作”的范畴。

那么,书法创作除了“内容、落款、印鉴”三大要素而外,还需要哪些条件?

需要对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应用。比如说,书法创作最大众的中堂对联等等,就是书法艺术形式都应用。

这是典型的书法艺术创作形式,我们今天的书法展览,也是以中堂对联为主的。这就是明清以来形成的书法创作。

如何创作这些书法作品?首选选择内容,如中堂一般选择《朱子家训》一类,对联选择“风月”,然后落款作者姓名,押印,这样,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就完成了,再经过装裱,就可以悬挂在厅堂之上供大家欣赏了。

那么,我们再看看苏轼的《寒食帖》是不是符合这种“书法创作”呢?当然不是。

苏轼的《寒食帖》书法,就是一个诗歌手稿,不存在为一种书法作品艺术形式服务的问题。也没有为书法作品而创作的问题。

题主提到的《兰亭序》、《祭侄稿》都有修改、涂抹的问题。

作为写文章,涂抹修改是非常正常的文学创作过程,这叫文章包括诗歌草稿,文章和诗歌就是在原稿上反复修改,作者满意之后,工工整整的誊抄出来的,才叫文章。

这个过程中作者主要的目的不是书法创作,而是文学创作,这是非常清楚的事实。

我们看苏轼的《寒食帖》没有任何涂改,那么,这是草稿还是“抄稿”?我们依据苏轼的这个《寒食帖》还真不敢下一个的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兰亭序》和《祭侄稿》绝对不是“抄稿”。因为,这两个天下第一和第二行书,明显是草稿。

什么叫“抄稿”?写文章的第二稿以后的修改稿都叫抄稿。就是从草稿中,把修改后的文章、诗歌抄写出来,如果属于定稿,一般都是抄写的非常工整的。

我们看苏轼的《寒食帖》不是那么工整,目前看,应该就是《寒食诗》的第一稿,也是苏轼《寒食帖》定稿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这是因为,像苏轼这么有才华的诗人,文不加点,出口成章很正常,而且,这是苏轼在贬官黄州写的两首首诗。

这一段时间,苏轼因为贬官精神受到打击,他是没有任何实权的一个“闲人”,他没有公务缠身的压力,可以逍遥自在地创作文学作品。

所以,这是一个“文不加点”的草稿,这种精神完全放松状态下写的字,自然书写的抒情性反而更高,透过笔法表达自己内心块垒的意图,也是淋漓尽致的。所以,艺术可玩的地方,也远远比工工整整的“抄稿”更多。所以,人间保留了这件书法珍品。

后来黄庭坚看到苏轼的《寒食帖》草稿,专门写了一个题跋,大意是说,就是苏轼自己亲自再写一次,他也写不了这么好的一件书法作品了。

这是千真万确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也一样,再写一百次也写不了这么好,道理都是一样的:艺术有自己的“天生”性。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创作出最为得意的艺术作品的,甚至包括所有的艺术作品。

苏轼一生保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少,但是,唯独《寒食帖》是无与伦比的一件,所以有“天下第三行书”的美誉,实在非常不容易,也非常珍贵。

那么,既然这是苏轼的草稿,又不是一件书法创作,我们能认为《寒食帖》是书法创作吗?

这个问题就引来书法艺术作品和书法创作的问题。

我们前面说过,书法创作是明代以来的书法艺术应用。在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书法艺术的完整形式,即:内容、落款、印鉴这三大艺术要素。

但是在王羲之到苏轼这个时代,书法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书法创作的艺术程式。

所以,我们不能把后世的艺术创作概念强加在苏轼、颜真卿、王羲之的身上。在赵孟頫之前,文人还没有私印用于书法作品的习惯。

赵孟頫是第一个私人治印的书法家。一直到文征明的儿子文彭才自觉兴起了书法绘画私人用印的风气。这个风气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我们书法创作要必须遵守的一般艺术程式。

那么,今天的书法创作和古人的书法创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古人的书法不是艺术应用,而是“写字”本身,是为文章服务的,所以,书法有文章“余事”的说法。

例如,苏轼的《寒食帖》即是诗歌创作,也是书法创作,但是,本质是诗歌作品的创作而不是书法创作。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也是散文本身的创作,与书法“创作”没有任何的关系。

我们今天欣赏《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是从书法的角度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书法艺术的,而不是欣赏王羲之、颜真卿的,散文和苏轼的《寒食诗》本身。

所以,我们会认为这是书法创作的。毕竟,如果没有书法,也就没有文章。文章和书法是一体,只是欣赏可以分为文章,也可以文章书法一起欣赏。

但是,这个并不是说,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也要像苏轼的《寒食帖》一样。

例如,从《寒食帖》的章法来说,这个书法作品的章法是一个“手卷”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是宋代最常见的形式,他本身就是非常实用的手法。

如果我们今天要创造这个作品,除了书法创作的一般艺术规律,我们还要注重书法作品的程式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写了内容《寒食诗》以后,还要有落款。

像苏轼《寒食帖》上原有的落款,现在的书法创作是不允许“右黄州寒食二首”这样的落款的,还必须有“苏轼”二字和一个“苏轼”的姓名印,这样才算是完整的书法作品。

对于现代书法创作,有人批评说,尽管现代书法更注重书法的艺术要素,例如安排、构图、章法、字体、印章、纸张、用墨、尺寸等等,都是书法创作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是,艺术成就为什么没有古人高?

这是不同的两方面的问题,书法在古代有高也有有底,这个很正常。明清以来的书法作品,也都有高有低。但是,书法创作600年的历史上,我们一直没有抛弃书法创作必备的三大要素,这说明书法创作的这些艺术要素,并不是影响我们书法创作的原因,而是艺术创作的必要艺术形式。

今天,说的书法作品没有落款,没有印章,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书法艺术作品吗?

因为苏轼、颜真卿、王羲之不在书法创作三大要素的历史上,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尽管没有落款和印章,仍然是书法创作。这是因为,古代有古代的艺术形式范式,他们不会超越这个范式,只能依存于这个范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