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舰导弹问世之前,海战中威胁大型水面战舰的是大口径舰炮、航空炸弹、水雷和鱼雷,其中一战和二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大中型水面战舰占了损失的大部分,而这些鱼雷中大部分都由飞机投放,其次才是潜艇、驱逐舰等平台,为何只能搭载一条鱼雷的飞机,作战效率却高于装备多个鱼雷发射管的驱逐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舰载鱼雷攻击机

鱼雷是如何完成攻击的

和大部分的武器装备一样,鱼雷问世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丑小鸭,不仅航速慢,射程也非常有限,仅能在一些港口、狭窄海峡等特殊地区作战,还无法走向远离陆地的大洋。

一战是鱼雷表现杀伤力的重要舞台,不过因为军用飞机崛起得稍晚,战舰之间的对战还是以炮火为主,但也有潜艇一战击沉三艘大型战舰的特殊战例。

鱼雷

对鱼雷而言,它的作战过程比火炮还要复杂,基本过程不外乎三个:发现敌人,计算射击参数,然后就是发射。

在这过程中,发现目标是鱼雷运载平台的工作,鱼雷自己是不会发现敌人的,有了目标就需要计算目标的距离、航向、航速等参数,最好当然是还估计出对手的吃水深度、船体尺寸等数据。对于鱼雷来说,要想在一两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以五六十节的速度击中一二十节航速的战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离得越近发射鱼雷,越能提高鱼雷的命中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雷攻击机

飞机是鱼雷的高效运载平台

一战后,不仅鱼雷本身的技术发展很快,射程、威力和隐蔽性提高,而且鱼雷的搭载平台也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水面战舰和潜艇,飞机也加入其中,只不过飞机的运载能力是最弱的,至今大部分的飞机也只能携带一条或者两条鱼雷,但是二战期间飞机用鱼雷命中水面舰艇的次数,要远远高于驱逐舰、巡洋舰等战舰呢?

这个现象主要还是鱼雷本身的技术性能决定。首先就是鱼雷的射程有限,驱逐舰要想靠近大型战舰释放鱼雷,自身也会长时间暴露在对方的舰炮有效射程内,对手还能通过高速机动规避危险,这种危险的攻击方式实施起来需要很大的勇气,命中率还不高。

鱼雷发射器

更为重要的是二战时的舰队决战已经发展到以航母为中心的航空兵大战,没有出现日德兰海战中那种舰队大炮对决的场景,驱逐舰大部分时候都在执行反潜、预警、防空等任务。

航空兵的情况则和驱逐舰有很大不同,单就飞机发起的鱼雷攻击来说,飞机的飞行速度要比驱逐舰快得多,高达2、300节航速,自身目标小、移动快,在那个防空炮效率有限的年代,飞机相比于驱逐舰,能够靠目标更近再施放鱼雷,这样不仅命中率更高,留给目标的规避空间也更小。

驱逐舰

对军队而言,飞机的造价和使用成本都更低,效率又高,在执行反舰作战的时候当然更愿意派飞机去执行任务,鱼雷攻击机获得了更多的攻击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雷攻击机

二战中的鱼雷攻击机除了海上对决,在偷袭塔兰托港和珍珠港两次战役中,总共发射了约100条鱼雷,有一大半命中了目标,仅这两次战役的战绩,就让驱逐舰难以企及。

结语

鱼雷担任反舰先锋,是一个时代技术发展的结果,围绕着它形成了一整套的作战体系,鱼雷对任何一种搭载平台来说都不是唯一选择,只是因任务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作战武器。

驱逐舰

在二战的技术条件下,驱逐舰发射鱼雷,更多的是为了掩护友军,就像击沉光荣号航母一战中,驱逐舰发射鱼雷的首要作用是分散对手的注意力,拖延时间,扰乱它的航线,给光荣号的逃脱创造机会,能否命中敌舰倒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