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这段时光,注定成为历史厚重的一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各种记忆的碎片,在脑海里星星点点。在由中宣部文艺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专题系列节目《战“疫”故事》中,将“点”连成“线”,“线”构成“面”,“面”铺陈成波澜壮阔的全景画卷,仿如战“疫”时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自2020年3月8日起,《战“疫”故事》接连推出三季共计36期节目,于每晚20:25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其他频道不同时段滚动播出,央视网、腾讯、央视频、哔哩哔哩、抖音等全网平台同步播出。

从第一季以“人”入题,讲述平民英雄的感人事迹;到第二季从“物”着眼,用“疫情见证物”重温动人瞬间;再到第三季通过解读十二个主题词,致敬战“疫”中的铭记时刻,《战“疫”故事》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循序渐进中,悉心整理了共赴时艰里的公共记忆,真实记录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疫”中不容忘却的付出与奉献。

这不仅是一次回顾和盘点,更是一种满怀历史敬畏之心的珍藏。节目在感动当下的同时,更力图为将来留下一份永久鲜亮的影像纪念册,值得人们不断去重温,永远被鼓舞。

将“铭记时刻”装订成册,

熔铸磅礴篇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用举国之力的战“疫”行动,架起生命的桥梁,书写民族的担当,传递必胜的信念。

《战“疫”故事》艺术总监郎昆表示,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力求从这一可歌可泣的火热现实中紧扣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深刻反映时代,描绘属于这场全民战“疫”的精神图谱,进而做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严肃作答的历史考题。

如何讲好战“疫”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切口:前两季讲述典型人物和代表物品背后的感人事迹,将携带着生命质感和历史体温的全民记忆“装订成册”;第三季则通过提炼主题词,将细碎片段凝练为全景叙事,将个体感知升华成集体抒怀,用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表达,传递战“疫”精神的厚重意义和深远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季主打“人物+朗读”,先后聚焦信号守护人、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工程建设者、迷彩战士、社区服务者、城市志愿者、快递小哥、心理辅导师等抗疫群体。每期故事讲述完毕,由文艺工作者领衔各行各业的人们用“为你读诗”的方式深情致敬,这其中既有《白杨礼赞》《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等经典文本,也有出院患者写给医护人员的滚烫书信。认真听来,每每令人泪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季另辟蹊径,用口罩、物资箱、防护服、车票、证件、手札、车、歌曲、病床、画、方舱医院、花等十二件可触可感的“疫情见证物”,讲述不同维度的战“疫”故事。这些在生活中原本司空见惯的物品,在战“疫”中成了武器、勋章和纽带,它们见证了慷慨赴险的天地英雄气,难以割舍的人间小团圆,以及特殊时期陌生的人与人之间、遥远的国与国之间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足以在观众的内心安放一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季精心提取了无畏、回家、桥梁、时间、陪伴、奔跑、青春、归来、守望、复工、担当、谢谢等十二个主题词,穿针引线串联“铭记时刻”。每期节目依然着眼于具象的人和事,纪录冲锋在前的血肉堤坝、争分夺秒的火线驰援、古稀之年的逆行出征、积极蓬勃的青春成长、风雨同行的国际友谊、春回大地的美好希冀,致敬平凡人的不平凡,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奋斗、伤痕、泪水,和那些生离死别、患难与共。

《战“疫”故事》精选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场景、典型画面熔铸战“疫”记忆,重温一个国家的非凡之举,回望上下同心的磅礴力量,是为了更加清晰有力地向大众传达:在这场迎难而上的全民战“疫”中,无数凡人都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无畏的“逆行人”。《战“疫”故事》所做的,就是收集这些“铭记时刻”,再将这份“纯粹”的向死而生与撼动人心传播,让更多人将中华民族面对挫折和苦难时不屈的意志铭记于心,温柔而有力地传递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

正如腾讯微视的热心网友所评价的那样:“看到《战“疫”故事》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不禁热泪盈眶,在他们看来,只是尽了应尽的职责,但大家的小故事聚集在一起,就能看出民族的伟大,国家的力量!”为此,腾讯短视频社区产品部副总经理陈鹏非常感慨,微视作为短视频平台积极参与这次《战“疫”故事》的策划与传播,就是要与总台一起凝聚大爱,传递正能量,在竭尽所能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扛起媒体更多的社会责任。

快速动员集体作战,

打造全媒体传播的战“疫”纪念册

有人说,电视是视频历史的专家级、专业级记录者,它在战“疫”时期为人类记忆留下所有关键的历史瞬间,是这个时代的“司马迁”。

在本次疫情期间,电视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焦点高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深入报道,再次凸显了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的巨大优势。

《战“疫”故事》艺术指导吕逸涛表示,“全民战‘疫’深刻见证并进一步锤炼了民族精神,讲好战‘疫’故事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使命。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不仅立足于文艺属性,更追求扎根现实生活,紧跟社会焦点,在情感表达、价值观念、文化认同上贴近受众,当好新时代平凡百姓的讴歌者和奋进气象的记录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因此,《战‘疫’故事》所着力讲述的,就是一线的故事、平凡的史诗,以此向千千万万伟大的普通人致以崇高的礼赞。”

专题系列节目《战“疫”故事》从策划到播出,集中体现了快速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动态创意能力,是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自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一次“集体作战”。

具体来说:第一,在制作力量上,从整合平台资源,到发动社会人士,《战“疫”故事》堪称临时动员、快速应战的“华丽集结”。

《战“疫”故事》由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朗读者》和《国家宝藏》两大现象级文化节目的主力团队坐镇,无论以诗传情,还是寄情于物,都彰显着两档节目鲜明的文化印记。

与此同时,从第一季由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朱广权、欧阳夏丹、李梓萌等集体出镜;到第二季由张国立挑梁“疫情见证物讲解员”,蒋雯丽、奚美娟、萨日娜、王刚、那英、刘敏涛、候勇、佟丽娅、罗晋、沙溢、杨紫、王一博、韩雪等担纲“疫情见证物收集人”;再到第三季邀请雷恪生、刘佩琦、冯远征、雷佳、林永健、孙涛、温玉娟等作为故事讲述人,以及在读诗版块、演唱环节露面的众多文艺工作者,都不难看出节目的强大凝聚力、临时调动力。

他们有的只是在镜头前匆匆一瞥,有的需要自行录制相关片段出镜。讲述中一度哽咽的刘敏涛、泪花闪烁的萨日娜,邵兵、宋祖儿和方舱医院的治愈患者、医务工作者、热心志愿者接力朗诵澎湃人心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些亲切可感的细节,始终激荡着观众的心。

第二,在表达形式上,《战“疫”故事》充分嫁接长视频生产团队深厚的功底和短视频传播样态灵活的形式,在阵容、主题、文本等方面都精雕细琢,真正做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每期节目时长不超过十分钟,短小精悍,柔中见刚,在真实纪录战“疫”故事的同时,融合情景报告、文学朗读、视频连线、歌曲展播等多种形式,纳入诗歌、音乐、沙画等感染人心的文艺元素,还力求和关键节点同步,实现纪实性、艺术性、时效性的高度统一。

例如在4月4日清明节播出的“时间”主题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通过本期《战“疫”故事》的镜头,悼念逝者,缅怀英雄;在4月8日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当日,节目展开以“归来”为主题的城市复苏生活画卷,见证武汉历史性的一天。此外,节目还通过视频连线备受大众关注的典型人物,例如为武汉送大葱的村支书朱德林、误入武汉成为志愿者的大连男孩蒋文强、骑行300公里回汉上班的逆行护士甘如意、陪病床上的老人看夕阳的医生刘凯等,深入挖掘故事幕后,了解近况,传递祝福,兼顾了“新闻的故事化”和“故事的新闻化”。

同时,《战“疫”故事》除在总台各频道滚动播出外,还在央视网、腾讯、央视频、哔哩哔哩、抖音等全网平台同步播出,收获全媒体观众与网友的热切关注。哔哩哔哩党委副书记朱承铭表示,B站此次积极参与总台《战“疫”故事》的二次传播制作,不仅获得了优质的权威内容,同时up主也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疫情期间探索出的合作模式,也证明了央媒开展媒体融合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谢谢”这两个字,无疑是2020年最具份量的一句话。《战“疫”故事》这部全景式的战“疫”纪念册,可以视作媒体人用影像的方式对战“疫”英雄道出的一声致意——谢谢所有抚慰人心的铭记时刻,谢谢所有拼尽全力的生命力量。

速度取决于态度,态度决定了力度,力度带来了温度。秉笔汗青,延绵永续,《战“疫”故事》每一笔奋力的书写,都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也指向了同一种祈愿:华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更 . 多 . 精 . 彩

主编/凌云

编辑/华文 版面设计/健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