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陈思诚以“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电影,成功让自己导演的标签被观众所记住,那么,他所监制的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电影《误杀》,则让观众对于他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权势压迫,无奈只能自保

男主角李维杰人在泰国,是一个很平凡的男人,家庭成员有妻子阿玉,大女儿平平和小女儿安安,他工作是网络供应商,虽然挣不到太多钱,还有点胆小怕事,但是个顾家的好丈夫,生性善良且乐于助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定时会去向僧徒布施,和街坊相处得也很融洽,镇上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好人,生活并不富裕的他爱好就是看电影,看过了上千部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女儿平平成绩优异,也到了叛逆期的年纪,逐渐有点看不起自己的这个平平无奇的父亲,还嘲笑他是葛朗台。这次学校举办了夏令营活动,三天的夏令营活动费就要6000元,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不过李维杰为了平平还是把这笔钱交了。

但在夏令营时,平平竟被警察局局长的儿子素察在果汁里下药并强暴还被拍了视频。这一天,李维杰去到另一个城市出差,晚上在那看拳击比赛,比赛进行到白热化的同时,素察来到李家后院仓库拿着视频威胁平平被妈妈阿玉发现,妈妈得知女儿被侮辱,心如刀绞,三人发生了激烈的搏斗,就在老拳王被打倒吞舌时,素察也因吞舌而没了呼吸,阿玉探了素察的鼻息发现没气了,便认定他已经死了决定把尸体运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李维杰看完比赛给家里打电话,可母女二人在忙着处理尸体,根本来不及接电话。接着,阿玉把尸体抬到独轮车上运出去的时候卡到了一根水管,素察因为颠簸倒了下来,这时的他其实已经恢复了呼吸却仍未苏醒,阿玉赶紧把车扶起并把他放进了棺材里,这一切都被小女儿安安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维杰因为家里没接电话而在酒店里睡不着,放心不下的他,打了辆车赶回了家,便看到了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蜷缩在房间里的阿玉和平平。李维杰开始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然后自己前往埋尸地点,听到了在挠棺材板的声音才发现原来素察没死。

他抽着烟开始思索该不该把素察救出来,即使救出来了,他这人的秉性并不会就此收手,还会告诉他的父母,他父母权势滔天不会放过他们一家,李维杰把烟头一丢,决定不救了,素察就被这样被活埋而死,可这些,阿玉和平平都是不知情的,母女甚至不知道素察没死。

为了保护家人, 奋力反击

李维杰并没有选择报警,因为他知道死的是素察,警察局局长的儿子,当地警察的腐败和一手遮天他是亲眼目睹过的,他们如果自首,那么结局绝不会仅仅是坐牢,也许他的女儿,甚至全家都会丧命。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李维杰选择用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人脱罪,与素察的母亲,当地恶名昭著的警察局局长——拉韫斗智斗勇,将许多电影里的犯案情节套用,制造了一系列毫无破绽的证据, 偷换了时间概念,让所有人都在不经意间为他们做了不在场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瞒天过海的蒙太奇作战成功后,安安也学会了。 安安在考试中其实只考了70分,为了得到想要的小提琴将成绩涂改成100分,李维杰怎么可能看不出拙劣的涂改液痕迹,但他一言不发转身出门买了琴。

这次案件引起了全市的轰动,李维杰因为平时和善的形象获得了群众们的支持与信任,在事情发酵后群众开始袭警,打砸抢烧,拉韫夫妇失去了所有的名利地位,愤怒的市民朝他们家砸窗户时拉韫只能躲在丈夫怀中瑟瑟发抖。李维杰站在天台上,远处的硝烟表示那里还在发生暴乱,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因暴乱而死而让自己从小成了孤儿,他深知暴乱的危害却自己引起了暴乱,而他的邻居也在暴乱中受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结尾处,拉韫夫妇下台并在他面前真心忏悔,虽然公众所知的并不是真相,但毕竟是他们的儿子先伤害了李维杰一家,素察的死亡一直让李维杰内心备受煎熬,在为僧人二次布施时,僧人拒绝了他的布施暗示了他有罪,内心也更加复杂。

暴乱之后警民关系有所改善,最终选择去自首,“子不教父之过”,为了教育他的两个孩子,他必须以身作则,虽然最后阿玉与平平也自首了,但因为李维杰移动了素察的尸体,母女两人连尸体在哪都不知道所以警察只相信了李维杰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金色建筑物“佛统塔”的来历也与电影情节紧紧相扣,公元九世纪上叶,一位王储生下了一个儿子却被预期其成年后会杀父夺位,王储立即下令要将他杀死,然而王妃于心不忍,便将儿子托付给城外的老妇抚养。

成年后被送给一位城主做养子,儿子长大后率兵讨伐杀死了王储,当儿子得知王储是自己生父时痛苦不已,一怒之下又杀死了收留了他的老妇。他十分悔恨,为了赎罪,他听了僧人的话,修建了这座鸽子飞不到顶的佛塔——佛统塔。

李维杰一家所犯下的过错,和儿子一样,是因为对方先企图毒害自己,为了自保才不得已进行反抗,但同时在一切结束后选择赎罪。比起单纯的以暴制暴,李维杰选择在佛统塔的钟声下忏悔,救赎,比仇恨更值得令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