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日,随着我国首次通报无症状感染者病例数,“无症状感染者”这一名词便成为关注焦点。同时,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全球疫情防控带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这一课题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这类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是虽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也就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以及体内病毒载量问题,此前已有不少研究。但4月15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一篇题为《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的研究给出了更具体的回答。

该研究通过对实验室确诊的94例COVID-19患者以及77对传播者和受感染者发现,对COVID-19患者来说,在症状出现前传染性就达到了顶峰。

上述94例被广州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中,50%为男性,中位数年龄为47岁,其中93名患者中61例为轻微症状。

从症状出现到发病后的23天内,研究人员共收集了94例患者的414份咽拭子。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症状后不久就检测到高病毒载量,然后在第21天逐渐降低到检测极限。病毒载量在性别、年龄组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图片来源:论文《Temporal dynamics in viral shedding and transmissibility of COVID-19》)

另外,根据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中国大陆(内地)的77对传播者和受感染者数据,基于早前一项针对COVID-19的研究,研究人员假设潜伏期中位数为5.2天,并推断COVID-19患者传染性始于症状出现前2.3天,并在症状出现前0.7天达到顶峰。

在敏感性分析中,使用相同的估算程序,但假设在症状发生前1-7天的传染性发作不变,则发现在症状发生前0-2天感染性达到峰值,并且症状出现前的传播比例为46%至55%。而据估计,新加坡和天津的无症状传播比例更高,分别为48%和62%。

该研究还发现,病毒可能在第一次症状出现前2 - 3天开始脱落,在症状出现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下降速度加快。这与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一致。3月11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份武汉临床研究显示,病毒从患者体内脱落的时间平均20天,最长为37天,患者传染性从8天至37天不等。

该论文写道:研究显示COVID-19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就显示出了相当大的传播威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感染者是在出现症状后才被隔离的。因此仅隔离发病患者以及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可能无法成功抑制疫情以及预防疫情二次爆发。

参考资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