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新中国船舶工业在艰难形势下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海军司令部自己造舰,,江南造船厂接受了研制适应近海作战的50吨级炮艇的任务。除手头缺少图纸资料和各种设备、配件外,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发动机。研制大功率的船用发动机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到的事。西方封锁得历害,先进的主机买不进来,只好用被工人藏起来的一批美国GM6-71型民用柴油发动机虽然其航速仅为13节,很不理想,也只能凑合了,设计师和工人昼夜加班,用库存物资匆忙制造了一艘炮艇。没几天新炮艇就徐徐下水。孰料,它竟然一下水就翻覆了,直接沉没水中成了,出师不利让江南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可见制造军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像把陆炮搬上船那么简单,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工程基础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艇打捞起,发现是因为没有放置压舱铁,造成下水时初稳性负值而倾覆,赶紧放上压舱铁后一加速船就打晃,像喝多了酒。快艇不快有什么用?再改!改到最后仍不理想。华东海军司令部说,要不我们派一个“炮艇专家”去看看吧。江南厂一听高兴坏了,好啊,欢迎专家前来指导,这个“炮艇专家”就是那个改造日本渔轮的炮艇大队长陈雪江,陈雪江赶到江南造船厂,几位工程师早就摊开一堆新炮艇设计图纸,恭候在那里了。他们见来人披了一件油脂麻花的棉大衣,其貌不扬,不免失望这难道就是那个“炮艇专家”?
陈大队长一边谦虚,表示自己是玩儿炮艇的,对于造炮艇一窍不通边却毫不客气大大咧啊地坐下看图纸。陈雪江长这么大头一次看舰艇蓝图,横看竖看,半天也没闹懂,还不能露馅,绷到最后,干脆卷起图纸,提出去码头上看看新造的炮艇行人来到专用码头,长年泡在炮艇上的陈雪江第一眼就被这新型炮艇深深吸引住了。看着挺好啊!银灰色的艇躯、高耸的指挥台、双联机关炮,这样的炮艇怎么会有毛病呢?他攀上指挥台,又钻进住舱,艇首兜一圈,接着溜达到艇尾,手指头习惯性地左量量、右比比,光觉得有点不对劲,可找了一圈也说不出毛病在哪里。
他忽然想起炮艇大队有艘25吨的日式旧炮艇正在厂里大修,于是让人赶快把那艘炮艇开过来,靠在新炮艇旁边。众人不明白什么意思,但“炮艇专家”吩咐的事,马上照办艘日式炮艇和新型炮艇并排靠拢在一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者一对比,差别立刻凸显出来。陈雪江后退到远处,来回端量。工程师也搞不懂他在搞啥路数,在一旁毕恭毕敬,等候吩咐。看见了没有?”陈雪江问大伙儿。众人不解何意,模棱两可地点点头。“看出什么问题来没有?众人愈加糊涂,不知该怎么作答你们看我们的指挥台,再看看日本人造的指挥台,有哪些不同?咱们可以想想,人家只有25吨,却能抗住五六级风,在大风大浪中还能作战。

咱们的比人家大一倍,按说稳定性应该更好啊,可是刚下水就折个儿原因在哪儿?很多东西就像蒙了一层窗户纸,捅破后其实很简单,众人拿眼睛一比量不用看图纸就明白了。日本指挥台紧贴舷坡,靠近艇中部,重心低,稳定性能好,符合出海作战的各种需要。咱们的,你们看,傻大黑粗,在艇首,一且转向就会失去重心,船在所难免。众人眼观耳听,无不佩你们再看人家两舷”,他又带领大家蹲下仰视,“舷面向里凹陷,刀出来一般,这样的流线型在航行中可以大大减少阻力。再看咱们,像孕挺个大肚子,前翘后凸,既费工废料,也不符合战斗要求”。他边说边带领众人从艇首绕到艇尾,深入浅出地一口气说出来十多条意见。陆军团团长陈雪江一下子成了“炮艇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50吨级炮艇就是新中国特有名的第一代国产军舰52甲型炮艇,也是新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艘军用舰艇,由于诞生在黄浦江時,被西方称为“黄浦”级。到1955年底,52甲型炮艇共建造了76艘,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我军有人无船的容境。52甲型炮艇现在看起来根本不能算一种真正的海上护卫艇,它不但火力,航速也慢得出奇,在内陆作为汇河巡逻艇还可以,用做大海上的攻击艇就非常勉强了。可是人民海军就是用这些小艇,在乌丘海域击沉、击伤武装运输舰各一艘,在猫头洋护渔战中,围攻并击伤“水”字号扫雷舰艘,并协同鱼需艇一举击沉“太平”号护卫舰。在解放大小鹿山岛战斗中,左冲右打,横扫千军。另外,也是靠这样的小炮艇支援,把一江山岛给拿下来了,解放军“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可不是说着玩儿的。从长远建设着眼,在修复、改装旧舰艇的同时,利用当时极度薄弱的造船技术,造船人已开始摸索着自行设计建造小型巡逻艇、登陆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