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五晚间,证监会核发了5家IPO批文,引发了市场公愤。混沌财经周五《晚间要闻》文章里出现了600多条评论,这是非常罕见的事。在3月27日之前,每周五核发的都是3家,3月27日变为4家,4月首个周五(4月3日)继续4家,这一次(4月第二个周五)变为5家。可以预见,只要A股不在出现3月份那种大跌,每周核批5家甚至更多的IPO将是一种常态,科创板注册家数也会加速。

1

对此,尽管市场对IPO很反感,但不得不说,IPO与股市涨跌关系并不大,更多的只是情绪上的影响;股市本来就是为实体融资而生的,若没有IPO,股市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然,IPO之所以遭到市场一边倒的反对,上面也需要反思,持续的核发IPO是没有问题的,但垃圾股的退市力度要跟上,不然A股会越来越臃肿,成为垃圾股聚集地。

上面为何不大力度的让垃圾公司退市?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照顾实体经济,如果垃圾股大规模退市,这些公司可能就要直接倒闭了,因为融资渠道少了很多,比如再融资(定增或配股),比如股权质押等;二是大规模退市开启,真正受伤的又是我们普通股民,这不仅会直接增加我们踩雷的概率,而且机构们拿的也都是散户的钱,赔起来只会叹息一声,真正买单的可是基民。

当前的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刻,为了应对大变局,制度性变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一些不紧要的事情,短时间是不会动的,以免引发连锁反应,当年“熔断”的教训十分深刻。相比引发人们热议的IPO信息,周五发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受到冷落,其实对股市的影响更大。

2

3月份金融数据主要有:①3月份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0.1%,前值8.8%;M1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②一季度社融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③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④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预期1.8万亿元。

如何评价这四组数据?好得不得了!但是,我们要清楚,这是Q1货币宽松导致的结果,不是后面货币继续宽松的原因。金融数据是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它注定是滞后的。3月份金融数据为何这么好看?这是Q1的货币政策决定的。Q1的货币政策为何宽松?这一方面是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全面定调比较宽松,二方面是历年Q1开局都比较松,三方面是YQ倒逼Q1更松来托底实体经济。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3月份与Q1金融数据很好,而对Q2的股市抱有极大的热情。佛家有言:见见之时,见非所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到的东西已经是过去式。举个例子,太阳照在我们的手上,这其实已经是8分20秒以前的阳光了,因为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20秒。Q1金融数据很好,是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的结果。

接下来Q2的金融数据会如何?这个在3月27日会议上已经定调了,该会议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老生常谈,这意味着Q2的力度会比Q1要小,如果是Q1是“大松”,Q2将是“小松”。如果327会议上对货币政策的描述是更加严厉的新词,那才说明会进一步宽松;如果仅仅是重复上一次的表态,这说明政策没有更进一步宽松的意图,流动性的释放会出现边际衰减。

Q2为何是“小松”?有没有可能是“紧”?答曰:不可能,因为去年12月对2020年全面的总定调是“松”,这意味着今年4个季度只有可能会出现“大松与小松之别”,不会出现“紧”这个选项。再加上今年YQ爆发,Q1是YQ的主浪冲击,我们用了“大松”来应对;接下来是灾后重建,Q2继续会是“松”,但不会是Q1那样的松,因为YQ的冲击力已经开始消散。

按照这个逻辑,下半年YQ对经济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小,这是不是意味着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比Q1会越来越弱?万物皆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永远朝一个方向演绎。我们咬着牙不降息,非常克制不搞大水漫灌,不是为了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而是积攒银子用在刀刃上。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去杠杆(产能周期2009-2019年),经历了2018年对杠杆的最后一击(库存周期2016-2019),都是为了2019年之后新一轮库存周期与产能周期重新开启。

按照正常节奏,2019年Q4已经出现了新一轮宽松的迹象,但2020年1月YQ的出现改变了全局。这个改变表现在两方面:第一,YQ让经济停摆,释放的流动性无法进入实体,又开始脱实向虚;这个“虚”不仅仅是股市,还有那些资本中介与高杠杆庞氏骗局,刚刚爆雷的“神州系”以及去年爆雷的诺亚财富都是冰山一角。上面自2015年以来去杠杆,就是为了斩断资金脱实向虚的通道、挤爆虚拟毒瘤。目前若按计划继续宽松,资金肯定会脱实向虚,拯救濒临死亡的毒瘤,这几年的去杠杆就白搞了。

3

(插一句:我最近在研究日本当年泡沫的破灭,发现日本金融自由化与资金脱实向虚是两个重要的原因。日本金融自由化,导致资金不受国家管制,社会通过出口积累的财富出海被无意识的挥霍;如果有眼光的话,资金出海买技术,其实也是件好事,比如我们这边吉利当年就出海购买了宝马母公司股权,但这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像王健林这样的出海买那些虚高的影院和足球俱乐部。日本当年比这个更猛,差点把纽约买下来了。我们这边紧急刹车了,王健林也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了。

日本金融自由化与资金脱实向虚,在国内不仅加剧了地产与股市泡沫,而且让实体所需要的资金干涸。我们这边在2015年其实已经把日本1990年附近的路走了一下,股市上泡沫的破灭也演绎了一把。其实在2013年这一届班子上台时,已经准备在高端制造上发力的,具体措施是模仿德国的“工业4.0”,但走着走着忘了初心,搞起了金融自由化,鼓励大众创新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导致中华大地骗局丛生,2015年下半年我们也尝到了日本当年泡沫破灭的惨痛。

好在这只是一场小预演,好在中央还是有明白人,我们非常幸运的在产能周期(2009-2019年)的下降周期里顺势去了杠杆,现在遭受YQ的冲击时不用担心泡沫破灭引发美国那样的系统性风险。这一切,都要感谢鹤总,鹤总注定了要与朱相一样名留青史。从2018年以来上面一直咬着牙不降息,这是在对杠杆与泡沫最后一击。大水漫灌当然很爽,至少在短期是包治百病的,但是,放出来的水如何收回去?如何把经济的病标本兼治?这是个技术活,毫不亚于拆弹。

最近5年以来,西方依然被民意牵着鼻子走,动不动就放水拯救危机。这也有另一个因素,西方的政客都只管眼前的危机,下台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所以,他们擅长把小危机先用“放水”托底,延缓到最后累积成一个惊天大危机。这也是西方国家每十年一个小危机,每五六十年一场大危机的原因,比如1920年代、1970年代、2020年代;可以预见,到了2070年代老美可能要出现像苏联那样的大崩盘。

我们从2015年开始去杠杆挤泡沫,开始搞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在为2009年的4万亿还债。当时的4万亿固然搞高铁、搞基建拯救了经济拯救了就业,但不可否认也造成了产能过剩,也有一些钱走了偏路催生肌体出现毒瘤。2018年之所以格外残酷,因为它是产能周期(也就是朱格拉周期2009-2019)与库存周期(也就是基钦周期2016-2019)的共振下跌之年。经历了2018年的最后一击,经历了2019年的干涸暴晒,毒瘤与泡沫去的差不多了。没想到2020年YQ横空出世,又把一些侥幸漏网的如神州系给击杀了,真是危中藏机。

但是,这次YQ对经济相当于一次化疗,它不分好坏的伤害了好细胞与癌细胞,对经济的伤害很大,不像前几年是定向击杀癌细胞。所以,2020年的当务之急是要给经济体输送营养了,不然就要休克死亡了;接下来等我们这边餐饮、娱乐、旅游等全面复工,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就会接踵而至。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两条线:

第一条线是2020年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我们的产业链也面临了升级换代,这需要货币与财政的支持;在新一轮的扩张周期里如果继续去杠杆,只会适得其反,漏网之鱼在下一个收缩阶段是最好收拾的。

第二条线是YQ引发的全球危机是中国绝好的产业升级机会,1970年以来西方国家每一次的危机都是中国拯救的,中国也因此获得了多次产业升级的机会。比如,1970年代是康波的萧条期,美国、日本纷纷与中国建交,把苏联给拖死了;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出现经济危机,索尼、松下、东芝等把家电产业链转移到中国,虽然他们国内的经济失去了30年,但人均收入却是逐步攀升的,日本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垄断了全球的家电行业。那时候我们中国人买一台索尼电视机,比现在买一个苹果手机还有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亚洲四小龙们里的韩国与台湾地区把电子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内地,华硕、三星、富士康等赚的盆满钵满,还巩固了电子领域的垄断地位,韩国国运也继续飙升,台湾地区至少在1997-2007年这十年过的还是很滋润的。反观泰国、印尼等南亚国家,被那个危机弄的一蹶不振。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来很快恢复元气,原因之一是美国资本将互联网产业链转移过来,扶持了搜狐、网易、百度等门户网站,放任他们抄袭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崛起了天量的财富。现在有很多人说阿里巴巴是日本的公司,百度是美国的公司,钱都让老外赚走了,这是一个很狭隘的说法;当年要不是他们给钱给技术,中国的互联网就不会开篇。中国互联网之所以开局这么顺利,就是因为他们入股了。华为在国际上步步维艰,是因为老外没入股赚到钱,所以不仅看你不爽,还处处使绊子;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很多原因没法展开说。

2008年美国又爆发次贷危机,苹果高通率先把手机产业转移到中国,其余资金也跟风进来,我们印了4万亿人民币承接了他们的美元,我们的外汇储备也开始暴增。他们在我们这里赚的盆满钵满度过了危机,我们也孵化了手机产业链,还有钱把工业化推向了高潮。美国本来就是金融立国,只要撒出去的钱获得了高额的收益,国内的难关就能度过去;在世界分工里,老美掌握着印钞权与高端科技,有了这两个武器,他们负责消费;亚洲尤其是人比较多的东亚与南亚,负责生产制造;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非洲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他们负责给亚洲提供原材料。制造国与资源国赚了美元,然后再去购买美国的国债,把美元还回去。这样形成了一个闭环;如果这个闭环很稳定,这个世界是很太平的。

从上面演绎过程可以看出,我们改革开放后只有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箱包等没技术含量的产业,结果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给我们送来了家电产业链以及发展的资金,1997年东南亚危机给我们送来了电子产业链和发展资金,2000年互联网泡沫给我们送来了互联网产业链与发展资金,2007年次贷危机给我们送来了手机产业链与发展资金;这一次YQ危机前,新能源产业链已经跑过来了,紧接着老美就要给我们送来高端制造产业链与资金,德国要给我们送来工业4.0产业链与发展资金。

我们这边最先挖掘人口红利,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现在降挖掘工程师红利,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后我们还有科学家红利等待着挖掘。人口这东西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并不是到了刘易斯拐点就完蛋了,只要把教育抓得紧,人口红利可以开发好多次。当年的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现在工程师红利,1999年的高校扩招功不可没;今年研究生也开始扩招了,未来我们也会出现科学家红利,满大街都是科学家,诺贝尔奖会拿的手软。上面为何有底气不彻底开放人口生育?一方面是人口红利可以多次挖掘,另一方面是人口超过了资源承载力会出事,现在就业压力超大,人口还真不敢随便放开,不然就是给未来的领导人挖坑了。)

4

回到上面点的第2点接着分析,2020年1月YQ的出现改变了全局。这个改变表现在两方面:第一,YQ让经济停摆,释放的流动性无法进入实体,所以在YQ彻底控制之前,在全社会没有彻底恢复原状之前,新一轮刺激计划是没法展开的,不然那些没复工的行业就要吃土了;这次YQ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它们,一定要等它们开工了才能刺激。

第二,正如上文所分析,欧美已经大放水了,钱没地方去,都盯着中国。以前中国话语权比较低,只能别人咋说就咋办,他们赚大头我们赚小头。现在不同了,我们从2015年就主动去杠杆把雷引爆了,欧美现在正处于爆雷时刻,他们比我们更着急。这次不可能很爽快的让他们的钱进来赚钱,而是要引进高端制造产业链。这也正是他们舍不得的东西,这一次要是把自己的核心技术交给我们了,真的是在养虎为患。但不交出来的话,眼前的难关过不去。所以,口水仗停不下来,除了拿华为开刀外,周末美威胁要吊销中国电信在美经营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