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0日,央行发布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市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挑战。央行表示,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降,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就目前市场关注的调整存款基准利率问题,孙国峰也回应称,尽管目前没有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的存款利率没有变化。我们已经看到有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有所下降,反映了市场的作用。

市场机制作用下实际存款利率下行

4月10日,央行发布今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对此孙国峰表示,我们已经看到有银行的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有所下降,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孙国峰进一步指出,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例如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等,收益率已经降到2%以内,已经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

他表示,随着LPR改革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经和市场利率接轨。而由于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为了跟实际资产收益相匹配,也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这说明贷款利率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贷款利率下行也有助于压降存款利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央行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和再贴现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3月份货币乘数达到6.55倍,保持高位,推动货币派生较快增长,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另外,受企业税费减免或延迟缴税影响,3月份财政存款下降7353亿元,同比多减425亿元,对M2增长也起到促进作用。

疫情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从信贷方面来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在社融规模方面,初步统计,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25万亿元,同比多增960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910亿元,同比多增166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70亿元,同比少减130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0亿元,同比多减96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60亿元,同比少增1789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77万亿元,同比多840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同比多632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55亿元,同比多724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表示,3月份金融数据超预期大幅增长。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疫情高峰过后,3月份居民消费、购房活动有所恢复,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抑制的融资活动环比大幅改善,其中居民新增消费贷和房贷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企业表外票据融资转正。二是,2月份以来货币政策打出组合拳,在量、价两个维度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政策效果在3月份得到集中体现,主要表现为资金通过信贷、债市两个渠道,大规模流向企业——当月企业新增信贷和债券融资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多增。

“展望未来,4月份信贷、社融增量或将季节性回落,但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居民消费、购房及企业经营活动进一步恢复的背景下,4月信贷、社融和M2存量增速还将保持小幅改善趋势。”王青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以上指标都将适度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在疫情特殊时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浙商证券的研报指出,3月我国信贷、社融、M2 增速大增,3 月央行扩信用加码,我们认为后续仍将持续, 货币政策将以稳就业为首要目标,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预计 M2、社融增速高点在二季度末

未来货币政策的操作可能会有更大空间

在监管指标方面,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前述场合指出,目前央行没有打算调整对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三分之一的限制,因为同业负债占比过高会成为金融体系中很大的隐患。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经过这几年的治理,降低了同业负债占比,增强了金融体系的韧性。

同时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指出,央行制定宏观政策,会在总量上把握以下几点,首先是宏观杠杆率水平;其次是物价水平,目前CPI比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高不少;第三是金融风险因素,如果总量太多,会带来一些领域产能过剩。如果杠杆过高,有一点风吹草动,实体经济金融的风险就会增大。“从内部评估看,1月以来,央行采取这些措施,从节奏上看总量是充足的。”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万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点在于降低贷款利率,但是降低存款利率又有诸多掣肘,因此下调超储利率的意图,在于向市场传递信号:未来一段时间里,将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位,从而保证银行可以稳定获得低成本的负债。

温彬认为,总的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通胀开始高位回落,为货币政策操作打开了更大空间。下阶段,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调控应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换,一方面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推动企业债融资利率下行;另一方面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利率下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在信贷投向上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支持力度,支持居民消费升级,提高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占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浙商证券的研报指出,我们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宽货币+宽信用将更加侧重于宽信用,首要解决可能出现的信用收缩风险,扩信用的主要方向有三个:第一,基建领域,除中央主导的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外,也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房地产领域,因城施策的大 基调下,部分前期房价调整较大的城市存在较大概率放松地产政策;第三,现金流较为紧张的优质企业,以西贝、海底捞等餐饮企业为典型案例的信用释放较具可复制性和参考性,优质外贸企业未来也可能得到重点关注。我们认为后续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将继续加快,并更加侧重扩信用,未来央行保持信贷、社融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相匹配,预计社融增速二季度继续上行,在二季度末达到年内高点 12%,全年增速预计为 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李 冰 值班主编:徐天晓

终审:马方业/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