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可以考虑两个点:

一是买保险后,什么是确定可以拿到的?

二是买保险后,什么是不一定拿到的?

这跟险种有关系,年金险,终身寿险是确定可以拿到的。

1、年金险的领取年龄,领取金额写在合同中,比如55岁开始领取,每个月领取多少钱,直到105岁合同结束。

60岁、80岁、100岁时领取了多少钱,保单还剩余多少现金价值,都写在保险合同里。万一55岁之前人去了呢?合同也有约定,比如已交保费和现金价值,两者取其大,给到受益人。

活得越久,领取越多,金额写在合同里,这是确定的。

2.终身寿险,既然保终身,不管什么时候(非意外原因,要过了保单的等待期)人走了,都理赔一笔钱,一般用做财富传承。如果把终身寿险放进信托,还可以有条件的传承给指定受益人,这是确定的。

3. 年金险和终身寿,可以拿保单80%的现金价值贷款,应急拿出来一笔现金流,用完加上利息还回去就行,这是确定的。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是否理赔是不确定的。

1. 要符合条件才能理赔,比如定期寿险,买了30岁到60岁的保障时间段。如果在30岁到60岁之间,人去了,理赔一笔钱给受益人,养家、养孩子、养老人。如果60岁以后人去了,保险合同已经结束,不理赔。

2.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也是类似,疾病和意外是否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一定,发生了合同约定的风险,就理赔。没有发生风险或者发生的疾病、事故不在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内,这钱理赔了别的出事儿的人,自己交的保费就当做慈善了。

对于确定的东西,比如年金,终身寿,这笔钱安全,收益确定,锁定利率,规避财产被分割的风险,指定受益人,操作私密、方便。缺点是锁定时间长,收益不像过山车一样暴涨暴跌。

对于不确定的东西:

发生概率小的,比如意外险,保费少保额高;发生概率大的风险,保费高,保额小,比如老年人买重疾险。

重疾险与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人一生患重疾的概率大概是72%,在哪个年龄买重疾险,买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怎样就很重要。

如果45岁以后,身体不太健康,即使能买到重疾险,保费可能比保额还多,这就是倒挂了,不适合买了。

如果年轻、健康时候买,保费少,保额高,一旦发生风险,相当于给这笔钱加了杠杠,翻了几倍。拿款快,保险公司赔偿一笔现金。发生重疾的时候,房产、股票、基金也是要变成现金才能用。

保险中不确定的东西,简单说,跟发生的概率有关。

不一定发生,一旦发生就是大灾。发生了,得到一笔渡过难关的钱,没有发生,这笔钱就消费掉了。是否买个保险?

我个人比较倾向,至少保障“经济责任比较重”的年龄段,比如25岁结婚,26岁有了宝宝,父母50岁上下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如果在25岁-55岁出了大风险,整个家庭的日子就很难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了。

那么给家里的经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买覆盖25岁到55岁的定期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就有必要。先覆盖大风险,比如身故,意外事故和重疾,再覆盖小风险比如医疗。定期保险比终身保险要便宜不少,终身寿是确定能赔付的,而且随着年龄增加,疾病和意外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自然要贵不少。

对于暂时收入不太充裕的“年轻家庭”,先配置定期、消费型保险,后续收入增加了,再做养老、财富传承的打算。

如果有对重疾,医疗,养老,意外事故这些风险的担忧,保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金融工具,通过提前规划一笔专款专用的钱,安心,发生了风险也多一个解决办法。提前,两个字很重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保险公司就不承保了。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甚至避讳保险,那也没有什么,毕竟自己开心,安心最重要。

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自己的经济责任大概有多少?

如果发生某种风险,自己和家人估计可以承担多少?

自己和家人对哪些风险有担忧?

打算进一步了解保险,还是不想听见保险这两个字?

自己愿意为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提前准备一笔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单检视,保险咨询@随心而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