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包括以前的我),一直认为石油的开采与人戳水泡是一个道理,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含液体空间,其中满满当当储存着数千万吨的石油,只要用钻头将地层打穿,把石油吸出来就好啦,沙特不是还有自喷井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误解的指导下,很多民科纷纷站出来指责教科书上石油的产生根本不合常识,要在边长30公里的大空间中填满恐龙肉才能形成如今储量的石油,所以石油一定是地球自发产生的无限资源。

真的,这个观点发明者的槽点实在太多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了,民科最大的问题在于想得特别多还不愿意学习,总想着从一些刁钻的角度摘果子。驳斥的角度很多,我说从石油资源的造型上说一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叫石油不叫煤油

我们知道煤来自古代植物的遗体,这没有什么争议,因为有很多煤中还有植物的木质纹理甚至是叶片脉络等结构,而我们对石油的误解也是从煤而来,因为煤矿在开采时都是挖出来就可以使用的,很多露天煤矿都不需要开采,当地居民扒拉扒拉就可以回家烧,又因为它们基本都是黑色的,所以给大家产生了一种“石油是液态煤”的印象。

但仔细想想不会觉得很奇怪吗,为什么这个东西叫石油而不叫煤油、炭油或煤汁?“石”究竟体现在哪里?

事实上石油资源从来都不是大量直接的液态矿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正宗的“石头中榨的油”,让我们看看石油的原料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要给你看牛粪?不不不,这并不是牛粪,这叫油母岩(Kerogen rock),石油正是从中“榨”出来的。

是不是大吃一惊?石油并不是以单纯液体的形式直接储存在地下的,比较优质的油母岩就像是吸满了油的海绵,布满微米级的小孔;地层在重力的作用下给油母岩以压力,所以有些油田打一个孔就能冒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数油田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其油母岩甚至从视觉上看不到油乎乎的感觉,需要打碎、搅拌甚至是加压力注水才能将石油采上来,我国的油田普遍都质量不太高,开采成本偏高。

而开采难度的极致当属页岩油了,近期美国成为重回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的新闻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这是因为技术获得进步,实现了对原来无法利用页岩油的大规模开采,页岩油的原材料叫油母页岩(Oil Shales),这货看起来是这样的

嗯……完全看不出来这里面有液体呀喂!你甚至根本没法直接点着它

这是因为页岩中的石油微粒都是纳米级的,如果说一般的油田叫“挤石油”,那采页岩油要用到的可就是“物理压榨”了,一般的压榨还不行,美国采用的是超高压注水法,硬是将油微粒从石头中榨了出来。

石油的前世与今生

看完这些你应该明白了民科质疑的荒谬之处了吧,他们所理解的石油与现实世界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树一个不存在的靶子然后攻击,自娱自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石油矿是这个样子的呢?那些不是石油的成分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只要一说石油矿的前身你就能恍然大悟了,大家都见过种藕的水塘吧?藕虽然美味,但将它们从又黑又臭的淤泥中挖出来可不好受。

对,为什么这些淤泥与其它泥土不同,是黑色的呢?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这些有机质的来源是水中的藻类,它们在死亡后沉积在湖的底部,在无氧的环境中缓慢分解显露出了原本的颜色,如果加以极长的时间就会变得非常非常厚,在缓慢的地质运动中被埋入数千米深的地下,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石油。

煤来自植物遗体的堆积,而石油则是来自水体与大海的藻类沉积,这二者都与动物几乎没有关系,自然也用不着恐龙肉了。

我国当时被定为贫油国的主要原因,正是在地质研究时被确认最近2~1亿年间没有被海洋覆盖;而大庆油田的发现证明了远古湖泊沉积同样可以产生石油(虽然品质与储量依然不怎么样)。

时间太长约等于不可再生

所以你现在是否惊讶地发现,其实我们从湖中翻出的烂泥会在遥远的未来变成石油,碳循环从未中断,新的石油也一直在形成的路上。

那为什么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呢?其实很简单,这些石油都是数亿到数百万年时间沉淀的结晶,对于我们人类短短几千年的文明史来说,可以算做不可再生资源。

我是酋知鱼,一条围观油价暴跌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