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英语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计入高考成绩是从1983年开始的,而且是以100%计入高考成绩。可以说,英语学科能够进入高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但是对于英语学习,到了今天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很多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不怎么会说,难以启齿,甚至羞于用语言表达,但是做题却非常厉害,同样一张试题甚至比外国学生做得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些同学因为英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或者带有浓重的地方方言,导致对英语的口头表达很自卑,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的英语表达比较地道,比较欧美化,而显得过于自负。

当我们的英语学习到了这一个阶段的时候,已经走进一个误区,大家比的是看谁说得准,看谁说的专业、地道。看谁做题可以考高分,看谁听力好,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面对这种情况,浙大教授郑强感到很焦虑,也很着急,他在给学生作报告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英语学习问题。他说,英语学习已经耗尽了太多孩子的时间,这是不正常的,是错误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今天已经变味了。

他还提到日本人说英语的问题,他说日本人说英语很不好听,但是不影响他们出伟大的诺贝尔大家,因为日本不是把英语看得那么重,他们更重视自己的文化。外来文化学习要为自己文化服务,立足根本,才能不迷失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也有人提出把英语“踢出”高考,因为在今天的一些大型考试中,英语学科是一个主要的学科,而且占的分值相当高。很多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而自己的母语汉语却学得很糟糕。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当我们看到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用全英语和国外医学者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感慨中院士的语言流畅,当我们看到马云先生在国际各种舞台流畅表达的时候,我们钦佩马老师的口才,但是,对他们来说,英语就是一个工具,一座桥梁。

事物都是两面的,过度就容易带来问题。我们今天把学习英语看得太重了,而离开了最初学英语的本质。英语和汉语都是一种语言文化,虽然我不太赞同郑强教授说的英语是一种“文化渗透”,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英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本质。

是时候改革我们的考试制度了,至少应该把英语的重要性减少一些,这关乎民族文化的根基,关乎国家的未来,不要让英语成为我们的“话题”,不要让英语成为很多领域的桎梏。

也许很多英语老师会反对,因为这会让他们失业,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些牺牲是值得的。毒品也有市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可以赚钱就任意这种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