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生命缘》深入武汉“新冠”病房隔离区:武汉医生感染新冠生死一线,来自北京的国家医疗队再现救治奇迹

在和平年代,没有那么多生死抉择,但经历了这次疫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就像是来自不同番号的战友。穿上防护服,分不清每个人,也叫不上名字,但只要穿着这身衣服,就是同袍!今晚21:05,北京卫视将播出《生命缘》抗“疫”特别节目——《来自武汉的报道(七)同袍》。吹响和平年代的这一场战“疫”号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会当你的心、当你的肺、当你的肾!

易凡、胡卫锋是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不幸被感染。3月2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动承担起易凡、胡卫锋医生的救治工作,两人先后转入中日友好医院的病房。在这场疫情中,病毒是所有人共同的敌人。

刚转院过来时,易凡医生和胡卫锋医生的情况都不乐观,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没有人想过要放弃他们,大家都在竭尽全力帮他们渡过难关。两人的挚友兼同事杨军辉医生说:“其实我觉得,给他支持的,真的不只是设备,每个设备后面,站的都是他的战友,是这些同袍在支持着他的生命。我们曾经并肩作战,现在他倒下了,我们会去当他的心脏,岂曰无心,与子同心。我们会当他的肺,当他的肾。”

胡卫锋感染情况未见明显好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参加会诊,提出更换导管的方案。但操作难度大,风险高,专家组很难下决心。3月5日,北京中日医院专家团队非常果断地做了当下最正确的决定,承担风险往前推进。顺利更换ECMO导管后,胡卫锋医生的感染指标明显开始下降,这说明感染灶被清除了。这次手术虽然风险高,但是却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武汉的医生们,对他们其实都不能说是感激,那个感情,是当你看到每一个一线的战士,都觉得我和他的性命相连。”面对疾病,每个人都是一起抗战的勇士。

将这台ECMO命名为易凡号,它是这场战“疫”炸不沉的“常胜航母”!

3月15日,易凡医生ECMO顺利撤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庆元主任来看他时说:“准备给这台你撤掉的ECMO命名易凡号,因为它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里的企业号一样,是艘怎么炸也炸不沉的常胜航母。而易凡号就是这场战‘疫‘的常胜企业号。”

易凡和胡卫锋两位医生的病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对在这次疫情中遭受重创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来说,他们不能再失去一个医生了。他们的重生会让坚守在一线的所有战士们安心,也会鼓励到所有的患者。

詹庆元主任说:“打仗最重要的事情是相信队友,进攻的时候他负责左边你负责右边,你一定不能看左边,因为你要相信你的队友一定能把左边给看好。”

作为在一线奋战的医生,他们与患者一样,面对的是同样的危险。但在这场战“疫”中,患者与医生又同样是战友,联合作战才能取得胜利。

当你亲眼看见战友倒下的时候,你会认为躺着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一个医生,看着病床上任何一位病人,都会感同身受。但当你亲眼看见你的同事、你的战友倒下的时候,你会认为躺着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杨军辉医生明白在面对救治同袍时,北京中日医院专家团队心理上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抉择完后,对于可能会带来的后果,需要积极去处理,要有强大的“心脏”才能够扛过。

无论是为胡卫锋医生更换导管还是撤掉易凡医生的ECMO,专家团队都是站在他们的利益上反复的确认、权衡做出的判断。而作为患者的胡卫锋医生和易凡医生也选择无条件信任及配合专家团队,这对于他们病情好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觉得医患其实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治疗的过程就像大夫背着病人,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不互相信任,一旦有一个掉下去,都可能有风险。“面对疾病,患者不是孤身奋战,医生不是孤勇向前,他们是同行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驰援武汉,北京中日医院先后派遣六个批次164人医疗队,派出队员最早,派出批次最多,诠释了责任,赢得了尊重!在他们的救治下,3月30日,胡卫锋医生已经可以正常交流;4月3日,易凡医生已经可以自主下地站立。还有什么比战胜死亡更值得庆祝,还有什么比同心抗“疫“更无敌?今晚21:05,敬请关注北京卫视《生命缘》抗“疫”特别节目——《来自武汉的报道(七)同袍》。没有躲避,没有放弃,在战”疫“面前,我们会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