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无论你出生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无论贫穷或者富有,生活都是自己的,对于选择也都是多种多样的,就像有的孩子出生在中国,但是随着生长心却向往着国外的制度与环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喜欢一个地方就要把不喜欢的地方进行贬低,这种行为对于对于生你养你的国度来讲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当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之时,这里的空气使我惊奇,于是我迅速地摘下了口罩,尽情地享受着这绝无仅有的清新空气,我大口的呼吸,呼吸着这里自由的味道.”这是美国留学生杨舒平2017年在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上的一段话,这样一段偏激的演讲引得美国的学生阵阵掌声,但是却遭到了中国留学生乃至国人的抨击与批评,而这种行为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世界格局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对于当前世界正面临病毒考验的关键时刻,各国的制度也在事件中暴露无遗,这件事也再次被网友翻了出来,物是人非,我想问那里的空气是不是也像当年一样如此香甜。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重温当时那段带有争议的演讲,不仅让我们感到心中五味杂陈:“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会报马里兰大学,其实没有任何缘由,只是因为这里的空气异常清新。5年前,我下了飞机之后就赶紧把口罩戴上,我本以为美国的空气形同国内,可是当我吸到第一口空气时,我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于是我立即摘下口罩,贪婪地吸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啊!我第一次吸到了这么甜美的空气,它令我十分着迷与震惊,我觉得这样清新的空气对于我而言真是奢侈的真实。我在中国的都市里成长,那儿可不比这儿。每次出门我都得把口罩戴上,并且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否则我可能会感染到空气中飘荡的细菌,这样我是会生病的。”

“美国竟如此美妙,我再也不用戴上防雾镜了,我自由了,我彻底地自由了。这里甜美的空气让我着迷,是它让我感觉到是了呼吸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我很骄傲我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第一次踏上美国这片领土之时的感受,那种自由让人无比兴奋与怀念。然而美国给我的不仅仅是呼吸空气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独立,灵魂上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她自豪地说着每一句话时,我想作为国内的听众也许字字难以入耳。作为一个习惯以德报怨的民族来讲,她的这种行为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原谅,可是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语言如此偏激,说话这么不经大脑呢,这跟我们从小的养育习惯可能有很大的关系,喜欢一个人不一定通过贬低一个人来体现,事亦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沟通是一门艺术,家长习惯了做比较的固定思维

1.别把别人家的孩子常常挂在嘴边,当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的父母就开始了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你看你总是不吃东西,看看人家小明,都不用大人喂,你看你穿个衣服总是磨磨蹭蹭,人家小明起床都不用大人叫,总是这样把孩子的短处跟别人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2.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你会发现孩子更爱笑了,当孩子高兴的准备把他发现的小秘密告诉你时,你却因为这个事情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而没有一点反应,孩子的生活经验本就少得可怜,时不时还遭到大人的打击,所以现在的孩子会把没有意思常常挂在嘴边。当你一个小小的肯定会打开孩子分享喜悦的大门,这样孩子以后走的每一步都是充满热情的,对生活充满热情才不会有偏激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怎么样才能不让孩子的思想观点偏离实际呢?

第一、不要否定孩子,当孩子哭闹时或者做错事了不要训斥指责孩子,可以问清楚孩子不高兴的原因,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只要家长耐心跟孩子说明原因,孩子都会理解的。

第二、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有过激的行为,别看孩子不懂但是模仿能力很强。

第三、多和孩子沟通,注意孩子的感受,可能有时候大人忙家务没时间管孩子,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大人的世界里,帮忙一起做家务,不要觉得孩子是捣乱,只要孩子有参与积极性就好,慢慢的孩子会变乖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教育是要一步一步引导的过程,就像案例里边提到的一样,什么样的因种什么样的果。

作为不当演讲的受害者,虽然之后也在社交网络澄清了自己的不当言论,但是自己却在找工作中在美国四处碰壁,没有公司愿意聘用她,后来只得跑去韩国发展,但是女性地位较低的韩国,想要有一个较好的发展更是困难,所以在全球遭遇危机的今天可能回国成为了最好的一步,但是试想又有哪一家企业愿意收留她呢,这种结果可能从她演讲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吧。

这就像我们的孩子,也许父母小时候的教育方式已经注定了孩子长大能走多远,所以作为父母的还是需要在学习中进步,关注我,我们一起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