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力作,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真实反映了他一生要求北伐,临到暮年,机会却又转瞬即逝的痛苦和遗憾。 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道出他的心迹,他的无限怅惘、心酸和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辛弃疾在金兵占领的山东济南出生,他毕生致力于抗金,却始终不为朝廷所重用,来到镇江任知府期间,感叹报国无门的他,登临北固亭,凭栏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于是挥毫写下了这篇千古力作。辛弃疾能文善武,虽然写的一手好词,却更乐意于人们称其为将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杀敌报国之志一览无遗,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实际上,早在22岁那年,他就率领数十名年轻力壮之士,闯入敌营,活捉叛军首领,杀得敌军魂飞魄散,彰显了一代词人将军的英武和侠气。无奈的报国之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从记事起,就耳闻目睹国土沦陷百姓遭殃的不幸,故而对侵犯大宋王朝的金兵彻骨痛恨。生于忧患的辛弃疾,面对曾经国土的繁华,内心不免生出向往之情。 而今金兵强占,放眼望去,满目疮痍,一片萧条景象,自然勾起对掌权者的愤懑。 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让他只能将高远志向寄托于词作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寄托着词人的英雄梦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好想让自己的宏图大展。然而,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小朝廷,却不让他施展报国本领。辛弃疾是旷世奇才,还在幼小的时候,就被爷爷的爱国精神感染,故国沦陷,生活在蛮夷的统治之下,爷爷多有不甘,他常常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金人的怨恨之情,使得辛弃疾打小就对亡国之恨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辛弃疾在爷爷的教导下,一边饱读诗书,勤习兵法 ,一边刻苦训练杀敌本领,逐渐锻造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英才。21岁时,金兵犯边,辛弃疾小试牛刀,很快招募两千人,与义军头领耿京一道,共同抗击敌人。次年,辛弃疾接受朝廷命书,积极为国效力,不想自己带领五十名勇士与五万敌兵对决,却能取得赫赫战功,这是他的成名战,也是最后一战。对驰骋沙场的期盼纵观辛弃疾一生,率兵打仗,收复失地,将金兵赶出宋国,为国家民族谋福祉一直是主旋律。在早期从金人占据之地归顺南宋之时,便呈献了轰动一时、至今为人称道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战守之策 ,在《美芹十论》中,其“出兵以攻人”,而非“坐而待人之攻的主张颇有见地,在《九议》中阐明攻伐、治乱方略,以重整山河的思想,更让时人刮目相看。

多年间,他先后辗转于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国家社稷奔命。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他写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就淋漓尽致展示了要求收复故土的渴望之情。岳飞曾慷慨陈词,“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又曰“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岳飞一脉相承,一样炽热,他当然满腔希望在疆场上杀敌立功,而不是整日沉浸在词的创作中,只有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强大,才有个人对艺术天地的根本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湖南任安抚使期间,辛弃疾的政治才干与军事才能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他一手创建的“飞虎军”,由于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一度被金人视为虎狼之师。辛弃疾无论在哪里任职,都能时刻做好杀敌准备,以便朝廷圣旨一到,便可酣畅淋漓地大战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在宰相韩侂胄上任后,辛弃疾接连被起用,到绍兴、镇江任知府,还被举荐到朝廷担任枢密都承旨一职 ,他满以为一雪靖康之耻的机会到了,而此刻的辛弃疾虽然年迈,却不乏战斗豪情,于是定制军装,招募士兵,严格训练,一切有序进行,为抗金救国挥洒余热。尽管最终不免又被撤职,壮志未酬,但日月可鉴,他的心在沙场,在于为国拼杀,世人能够一睹其心迹。与历史上失意将军的共鸣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然而,由于奸臣当道,小人得志,上了岁数的廉颇虽身板硬朗,带兵打仗的豪情不减当年,却总是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悼襄王继任后,听信奸臣郭开谗言,将老将廉颇挤走。廉颇来到魏国,魏王非常器重他,却对他的忠心有所怀疑,故而几年来一直未予重用。恰好赵国受困于秦国,赵王派唐玖前去试探廉颇近况。只见廉颇将一斗米的饭、十斤重的肉吃个精光 ,而后披上盔甲,跨上骏马,威风凛凛,其杀敌报国的志向和本领丝毫不减当年。然而,使者唐玖回国后,却由于被小人郭开收买而枉顾事实,对赵王信口雌黄,称廉颇虽然饭量大,但是消化不良,一连几次如厕方便。这样赵王便弃之不用,让廉颇好生遗憾。廉颇空有一腔报国之心,终因不得志郁郁而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系历史,直面现实,辛弃疾感同身受,不由得发出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一生为国,前期作出了巨大历史功绩,后期却因小人当道,壮志难酬。相比于廉颇,辛弃疾却始终未能得到朝廷重用,虽有将帅之才,却生不逢时,由此荒废了本领,遗憾终身。辛弃疾是著名词人,然而他更想成为一名将军,他的失意是时代造成的,无疑是历史的悲剧,但是他留下的近六百首精品力作,无不彰显了他强烈的杀敌报国之志,是他心迹最真实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