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

疫情发生之初,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她不仅和钟南山院士一样驰援武汉,进行疫情研判,为国家疫情防控建言献策,还带领她的团队科研攻关,与病毒进行较量,拯救了无数生命。

李兰娟院士说:“全国七万多名医护人员在武汉并肩作战,看到患者一个个的好转,这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她不负众望,已经完成在武汉的使命,于3月31日下午,带领团队开始返回杭州。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要凯旋了,市民、医护人员、治愈患者自发地前来送行,并在“女神”的衣服、帽子上贴满了点赞贴。以感谢她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辛勤付出。挥手送别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睛湿润了。

李兰娟院士的“意外惊喜”

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李兰娟带领团队成员一齐说道:“一起来,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一个都不能少。”铿锵有力的话语,欢欣鼓舞,振奋人心。武汉胜利了,全国胜利了,我们要向李兰娟院士团队、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正是因为有了白袍战士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奋战在一线,才使我国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人民的生命健康才得以保障,生产生活才能尽快恢复,李兰娟院士更是国士无双,功不可没。

当李兰娟乘坐的飞机抵达杭州萧山机场时,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春雨,但迎接英雄回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却有增无减。他们冒雨举着大红横幅、手捧着鲜花,用欢呼迎接逆行英雄凯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兰娟院士还收获了一个“意外惊喜”,迎接她的不仅有掌声和鲜花,还有一个撑伞等候她多时的老人,这位老人为了在逆行英雄中迅速找到她,还特意戴上了老花镜。当他看到李兰娟院士后,迫不及待地挤出欢迎的人群,向李院士伸手致意。

李兰娟看到他后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的老伴亲自来接机。其实,李兰娟的爱人就是想给她一个意外惊喜,所以事先没有告诉她。没想到因为他的出现,李兰娟院士又一次上了热搜。

李兰娟爱人叫“郑树森”

不可否认,经过此疫后,李兰娟的名字更响亮,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对她的爱人却知之甚少。事实上,李兰娟爱人并不简单。同样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如果说李兰娟是传染病领域的领军人物,那么,她的爱人就是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开拓者。

他的名字叫郑树森,浙江龙游人,1950年出生,比李兰娟小3岁。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1986年获得浙江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世纪90年代初,他又到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玛丽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浙江医科大学在1998年9月,
根据国务院指示,已经并入浙江大学,现在是浙江大学医学院。

而郑树森也成为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肝移植专家,还担任过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其实,他担任过的职务还有很多,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附属一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

不仅如此,因为他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业绩突出,成果显著。2001年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我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2017年她又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些荣誉的取得,足以说明他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务工作者。名气上虽然没有李兰娟院士大,但所做贡献并不比她少。

郑树森院士所做“贡献”

郑院士作为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1991年10月曾以第一助手身份参与香港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这项成绩在医学领域引起很大反响,并被列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之一。

而从1993年浙江省开展第一例肝移植以来,由他主刀进行肝移植的就有860多例。

2001年,他为9月龄儿童亲体肝移植,一举获得成功,创造了当时国内亲体肝移植年龄最小记录。2007年,他又为出生106天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实施了亲体肝移植,再次获得成功,并刷新了他先前亲体肝移植年龄最小记录。

当年,由郑树森院士领衔开展的多器官联合移植,还被卫生部列为推广项目。与此同时,他还帮助北京协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上海新华等医院开展肝移植工作。他参与的医学研究更是不胜枚举。

此外,他还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0多人,在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并收录的论文就有150多篇。其实,这些成绩也只是他医学生涯中的一部分。这么多年,他为我国医学事业所做贡献,远远要比列举的这些多上很多。而他和李兰娟更是我国科学界少有几对院士夫妻中的一对。

他们夫妻都是“国宝”

李兰娟院士曾这样评价丈夫郑树森。她说:“他的手很巧,技术精湛,是外科的一把刀,关键是比较有思路,他还富有爱心,因自己出生清寒,遇到家境贫困的重病患者,他常常自掏腰包,还想办法帮助患者减免医药费。”

这时,李兰娟院士也不忘揭丈夫的短,她说:“他常常找不到家里的东西,炒青菜不放油只放水、下锅的时候也不等水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生活中总会有小插曲,这也是生活的调味剂。他们夫妻非常和睦,相互关心,彼此支持,从1975年结婚到现在,已经携手走过40多个春秋。他们共同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都是我国的“国宝”,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巾帼英雄,人民福星,国家脊梁。这些赞美之词用在他们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年过古稀还在为祖国、为人民奋战在一线,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