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终于解除了,心想总算可以带果果去小区里玩了,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宅在家两个月,果果有时也要出去。

“钥匙给我。开门,上班去。”

“去哪里上班啊?”

“去停车场,和哥哥玩大车去。”(封城前果果经常和院子里的小朋友在一个闲置的停车场玩)

但是出去之后,他却不按常理出牌。

他并不和任何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观察来来往往戴口罩的人。拜托,这里是小区,不是动物园好吗!我们是来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的,不是来参观的!

有个小妹妹邀请他一起玩树叶,他直接拒绝,可把小妹妹委屈坏了。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忙着玩”,他却只会站在旁边看,也不说话,我觉得好没有成就感啊,而且觉得他很不合群。

等离开人群,他的话匣子才打开了:“妈妈,挖掘机在哪里啊?”

看到了挖掘机,又说:“这不是挖掘机吗?什么颜色的?”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答他,感觉自己很受伤,我的情绪也低到了冰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活泼、好动,我家的却这么不善“交际”,我甚至扬言:“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到饭点儿要回家了,他却不回去,要“再玩一会儿”,我没好气地说:“你玩什么呀,你根本就不玩好吗!”然后强行把他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他又完全变了一个人:跑来跑去,大喊大叫,调皮捣蛋,永远和你唱反调。

果舅舅说:“出去怎么不这样啊,这就是个窝里横啊!”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嗯,就是一个小变色龙。

果果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正不正常,怎么才能让他变得活泼外向,我很困惑,于是去查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说:“接触生人时会紧张应该是孩子情感发育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6个月开始,特别是8~12个月,孩子有时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在你面前是一个开放、热情、外向的孩子,但在不熟悉的人和物体周围就成了一个紧张、黏人、易受惊吓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告诉你,孩子是因为被你“宠坏了”才胆小或害羞,或者说,妈妈全职带孩子就是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不要相信这个说法。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区分出熟悉和不熟悉这两种情况的不同。他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焦虑说明他与你之间关系很健康。

至于果果不和其他孩子互动,这对于两岁多的孩子来说也很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完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来看世界,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经常拒绝跟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显得有点儿自私。

原来这一切都是特定年龄段的正常现象,果妈自己不学习,却没头没脑地埋怨果果,真是太不应该了。而且经常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都回老家了,和不熟的小朋友当然无法愉快地玩耍了。

“你们家果果好乖啊,从来不抢别人的玩具。有次玩我们的车,我们要回家,他马上就下来了,要是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哭闹的。”一位宝妈说。

哦,原来在别人眼里,我家果果是位小绅士呢。

再想想果妈小时候,上村学时也因为不善言辞被年龄稍大的同学孤立过,但到了镇中心小学,拿奖状、当班干部、参加文艺演出,混得也还可以嘛!

再说性格,全世界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是外向型性格,也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外向性格的人。外向有外向的优势,内向也有内向的长处,就看能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就像果果,可能不太善于交际(这个现在也不太好说),但却很善于独处,自己一个人看书、画画,嘴里念念有词,也能玩得挺嗨。而且喜欢观察,记忆力也不错。说不定以后就是个画家、作家,或者人类学家呢,哈哈……

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他们是日新月异的新生命,有无限的可能。而且很多“异常表现”可能就是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现象”,做父母的还是要多看书多学习才行。

我是果妈丁香,中文、心理学双学位,当过家教和小学老师,现辣妈一枚,经常更新靠谱的育儿知识,专注儿童教育、心理和习惯养成。希望和各位宝妈一起陪伴学习,在育儿的路上不焦虑,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