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要说起最为人所知的考古发现莫过于"致远舰的水下考古",那场考古行动为我国公众关注,其原因不仅仅是致远舰本身的史料价值,这个战舰在相当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个精神家园,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英雄故事。随着致远舰的发现,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再次被推上了大众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致远舰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叫做日清战争),爆发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是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步加深的阶段,世界上的强国都对中国的广袤土地,丰富资源垂涎三尺,但是一直都在忌惮清朝的势力,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动作。

自从甲午一战,清朝被一个小小的日本打败,列强都十分震惊,他们知道了看似强大的清政府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中看不中用,之后列强就开始了疯狂瓜分中国土地,疯狂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甲午中日战争就被历史学界定为中国半殖半封加深和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的分界线。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史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这里就拿当时西方列强的眼光看一下战前的清日双方。首先清政府,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大土地的强大帝国,虽然之前两次鸦片战争输给了西方国家,但是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华帝国一直都是一个强盛的帝国,即使输掉了几场战争;

再看日本,西方对日本的入侵源于1853年的黑船事件,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舰队驶入日本的江户湾,要求日本开铺通商,日本也没有进行很大规模的抵抗,采取一个和西方一个近似合作的态度。即使之后有明治维新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在西方人眼里,日本不会有什么太大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以及开战后,西方媒体其实是觉得清朝是必胜的,但是由于日本的媒体宣传手段比清政府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西方主流媒体舆论才开始变化,其实最初西方是相信清朝的实力的。

那么为什么当初西方相信清朝的实力,清朝还是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呢?

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甲午战败,让中华民族百年来蒙羞,究其原因全在慈禧手中。因为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正值慈禧太后的60大寿,慈禧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实际的执政者,她的60大寿必定要过的热热闹闹。

这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一方面老佛爷过寿要修缮颐和园,另一方面海军要打仗需要军费买战舰。本来户部都计划得好好的,买船的钱也够,就是慈禧太后一过寿,这钱就不够,最后只能是把买船的钱,给献出去。

还有个说法,就是黄海海战时,邓世昌在致远舰要沉时喊的"撞沉吉野"的吉野号,其实应该是被我们买走了,就是海军军费不够了,最后这个战舰被日本买走。

日军吉野号

这种民间传说史料的真实程度有多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这两个事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一定是最真实的。战前的清朝和日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清朝还沉醉于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无法自拔,根本没把旁边日益崛起的日本当回事;

反观日本,自从黑船事件后,决心向西方学习,之后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真正走上了西方的道路,一步步变得强大。在日本眼中,日清战争是必须要打的,这是日本实现自己强国梦的一个必经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吉野号是因为清朝的腐败才到手日本的,但是要清楚,在当时日本全国都为购买吉野号捐过钱,甚至日本天皇不惜动用了自己私人腰包的钱,只为国家多一丝强大的资本。如当时的日本这样的情况,在清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个是垂暮老者,一个是如新日般蓬勃的少年。甲午一战怎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