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二十五年,亦即公元220年,魏王曹丕登坛受禅,汉朝末代皇帝刘协将象征皇权的印绶诏册交于新生的大魏王朝,至此汉朝名实皆亡。作为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一个毫无权力、任人摆布的木偶傀儡,但事实上这个人的智慧却并不输于任何一位伟大君王。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接踵而起,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大汉朝廷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名存实亡,换句话说即便此刻不是献帝,换作其他人上台也未必会比刘协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接替少帝刘辩成为皇帝以来,刘协始终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权臣的阴影之下,对他而言恢复大汉昔日的荣光已非人力所及,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从西凉军阀集团手中逃脱之后,刘协和曹操组成了新的“搭档”,而对于曹操这个既是恩人又是仇人的角色,汉献帝心中其实很矛盾。作为一个有名分而无权力的皇帝,刘协毫无疑问对曹操充满了恨意,但汉朝大厦崩坍的现状是曹操造成的吗?显然不是,相反若非曹氏集团多年来的东征西讨,恐怕大汉的招牌根本支撑不到建安二十五年。

从私人角度而言,尽管已经失去了权力,但皇帝终究是尊贵的,至少在表面上曹操维护了大汉朝廷的最后一丝尊严。建安四年发生的衣带诏事件可能是刘协试图夺回大权的一次尝试,但终究以失败告终,而且从这件事之后皇权与相权之间产生裂痕,刘协明白汉朝气数已尽,接下来只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体面地退出历史舞台而已。傀儡的生活并不好过,但能够平平安安地做二十五年的傀儡,端坐庙堂受人朝拜的同时又不至于在哪一天被人拖出去杀掉,这本身不也是一件需要大智慧才能完成的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曹操、董卓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故,汉献帝苦心等待的退场时机终于来临。尽管曹丕承袭了魏王王位,但曹操其他的儿子却未必容许他坐稳这个位子,其中又以曹彰的反对最为致命。作为曹操众多儿子中最擅长带兵打仗的一个,曹彰手握兵权且虎视眈眈,而就在曹彰准备向兄长曹丕发难的时候,汉献帝主动将皇位禅让给了曹丕。兄弟之间争夺家产是你们的私事,但天下是汉朝皇帝指定禅让给某个人的,其他人再去争夺就丧失了法理上的依据,于是曹彰只能接受现状,而曹丕一辈子对献帝感恩戴德。

纵观历史来看,退位后的汉献帝绝对称得上结局最好的一个,被封为山阳公,在封地内可以使用天子礼仪且面对大魏朝廷不必称臣。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刘协的命运才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管他世界风云诡异,管他人心尔虞我诈,我只安心做我的“山阳公”,治理我的封地,造福我的百姓。魏青龙二年,时年54岁的刘协自然寿终,在此之前曹丕已经亡故多年,此时大魏的掌舵人为魏明帝曹睿。丧讯传至洛阳以后,曹睿与群臣商议良久,最终朝廷还是决定以“大汉皇帝”的礼仪对刘协进行安葬。一个“傀儡”的一生就此走完,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