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孩子的家长白天要上班,无法全天看着孩子,而一些平台在实名认证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打擦边球”的方式,如不及时制止,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家长和孩子深受其害。

记者 | 盛倩玉 编辑 | 星煮

一场疫情,网上授课,让无数孩子“名正言顺”的拿到了手机,从玩游戏、买装备、到打赏主播,操作可谓“越玩越野”。

家长们在批评“孩子太熊“同时,也不免提出疑问,部分手游虽然要求用户实名认证,但孩子只需关闭实名认证弹窗,便可以游客身份继续游戏,并不受时间和次数限制。有家长认为,这种实名方式如同“打擦边球“。随后, 记者下载测试了包括《第五人格》《明日之后》在内的多款手机游戏时都发现可以这样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网课”变打“网游”:有孩子手机充值40万,有家长接到警方电话

游戏未实名认证直接可登陆并充值

可关闭实名认证弹窗并继续游戏

“让小孩拿手机学习,还不如叫孙猴子守桃园”

今年三月,家住江西鄱阳县的张海,突然接到了一通警察打来的询问电话。一问情况,张海吓出了一身冷汗,“这警居然是自己孩子报的。”

张海有三个孩子,分别就读于高中、初中、小学,最小的儿子只有九岁半,正读小学三年级。全国大中小学开始网上教学后,最小的儿子白天拿手机上网课,晚上就拿手机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一天天的,孩子看上去是“认真得很”,实则却是趁家长不注意玩起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手游,还自己下载了抖音,看各种游戏主播直播。随后,孩子在抖音平台上认识了一个名叫“叶枫”的游戏主播。

这个主播告诉孩子,在抖音平台上给他的直播打赏,刷到一定额度,他不仅会把钱退回给孩子,还会给孩子的《和平精英》手游账号“送跑车”。孩子觉得很诱人,开始只是6元、30元的刷,后来就变成了98元、298元、159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播更换了头像和昵称

孩子中间也有过疑惑,但游戏主播告诉他,如果不继续刷钱,前面刷的钱也没办法退回来了。

惊慌之下,孩子短短几天之内就给该名主播刷了近1万元,最后觉得事情不对,于是自己拨打110报了警。随后,警方调查此事,张海才接到了警察打来的电话。

此时,张海顺着孩子的说法去抖音上找这个叶枫主播,却发现该名主播早就更换了头像和昵称,还把孩子的账号给拉黑了。

张海和妻子都是江西的农民工,这笔钱本来是要给家里的三个孩子做学费用的。加上疫情期间,江西鄱阳是受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夫妇二人一直留在老家无法复工赚钱,内心十分焦虑。“到现在就只能待在家里,坐吃山空,没有进账。”

张海和邻里朋友讨论,才发现自己的情况根本不是个例。

和他同镇的徐鹏,他的儿子也是在疫情网课期间,拿父母手机玩上一款名为《火影忍者》的游戏。由于知道父亲手机的支付密码就是开机密码,孩子几天之内就买了7000多元的游戏装备,每天还会小心翼翼地删除扣款信息,避免被父母发现。

徐鹏核查手机账单

2月28日傍晚,徐鹏闲来翻了一下手机,看到微信里有两条0.92元的扣款信息,他想着自己最近并没有网购,觉得这钱扣得蹊跷。随手一查账户,发现余额竟然“已尽于零”,“我是后来知道,这两条消费记录是儿子漏删了。”

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网上教学,一些低龄孩子“终于”拿到了父母的手机,借着“学习”的名义,玩游戏、买装备、打赏主播,不一而足,“越玩越野”,有些甚至在没搞清楚情况的状态下,就花出了几万元。

徐鹏形容:“让小孩拿手机学习,还不如叫孙猴子守桃园。”

玩手游“无需”实名认证,大批未成年人“入坑”

责骂孩子毕竟无济于事,但很多家长思前想后,始终搞不明白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注册过手游,更不可能给游戏绑定微信、支付宝等付款渠道,孩子怎么这么容易就把钱花出去了。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就已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其中明确提及,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

张波涛是一名大学老师,他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借着网课学习为名,玩一款名为《第五人格》手游的时候,孩子已经在这个游戏里花了28217元了。

《第五人格》手游

询问孩子后,张波涛得知,他是通过母亲的OPPO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城,下载了这款手游。因为孩子曾看见过母亲输入微信支付密码,便留心记住了。

张波涛通过调取微信支付账单明细,看到孩子购买游戏装备前后累积达到58笔,全都汇入了一家名为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欢太”)的企业。

而天眼查信息显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监事王平,是另一家欧普拉斯企业管理咨询(重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而这家公司同时参股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并占据了90%的股权份额。

随后,张波涛致电OPPO和广东欢太询问情况,他说自己从未玩过手游,不可能实名注册,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更不可能实名注册,那么孩子到底是怎么注册,并在该游戏中购买装备的?

对此,OPPO客服告知张波涛:“登录游戏是完成实名认证的。您在登录游戏的时候,使用的是我们平台的heytap账号,也就是OPPO账号。”

张波涛很气愤,他告诉记者,家长实名注册过OPPO手机账号,孩子就可以拿这个账号去应用商城下载游戏,这种实名方式如同“打擦边球”,对于未成年人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而在付款充值时,界面会自动弹出微信或支付宝充值的跳转链接,孩子只要知道父母的支付密码,便可以轻松完成充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成年人大额充值行为无效

张波涛认为,未成年人在非理性状态下充值,大人一点都不知情,所以希望游戏运营商能退还孩子充值的钱。但OPPO的客服主管却告知他:“通过和公司领导及游戏公司的共同协商,针对您所充值消费的订单,平台这里是无法退款的。因为每笔订单都是验证了支付密码充值消费的,并不存在恶意扣费的问题。”

随后,张波涛在微博、黑猫投诉等平台中发布求助信息,结果发现了不少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家长。随后大家组建了维权群,拨打求助电话,目前群聊中的家长人数就已经上升到百余名。

群友总结分享的维权方式

张波涛将群友的情况统计成了一份表格明细,记者看到,孩子们所玩的游戏,包括《第五人格》《猫和老鼠》《迷你世界》《植物大战僵尸》《明日之后》《迷你世界》在内的数十种,其中最小的孩子年龄仅6岁,充值金额在千元至万元不等。群友宋先生告诉记者,他知道最严重的情况,是有孩子充了近40万元。

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李昀锴曾提到,《民法总则》(2017)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如果未成年人对游戏的充值金额较小,比如在一两百元范围内,主要来自于零花钱,可以认定该行为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适应,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为有效的民事行为。“

“但如未成年人出现大额充值(如充值金额达数万元),则应认为该行为明显超出了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状况,如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该充值行为无效。”

证明“钱是孩子充的”,家长心力交瘁

但该问题在理论上虽然简单明确,但在网络环境中却表现的较为复杂。网络游戏提供者作为交易对方,通常难以通过网络信息来认定消费者是否具有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符合的行为能力。

李昀锴提到,《电子商务法》(2018)第48条规定,在电子商务中推定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这意味着如果要游戏方退款,家长得先证明,钱是孩子充的。但现实中,很多家长表示,这样的证据很难提供,而且游戏方可以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刘晓淇和丈夫白天都要去工厂干活,孩子跟奶奶在家。上网课期间,孩子拿着刘晓淇的手机玩一款名为《火线精英》的手机游戏,从2月29日到3月11日,总共花了24500元人民币充值。此后,刘晓淇联系了游戏方,但游戏方让其先提供证据,证明充值是未成年人的行为。

刘晓淇告诉记者,一个农村家庭,本身文化程度不高,防范意识差,家长白天要做工,家里也不可能装摄像头等录像设备,无法提供相关证明。但考虑到充值时间属于自己在工厂干活的时间段,也有工厂监控和工友证明,这段时间孩子母亲是没有在用手机玩游戏的。但是游戏方却不承认此类证明有效。

至于张波涛夫妇,为了证明“钱是孩子充的”,甚至做出了一份“孩子上课时间与充值时间对比图”,以证明孩子此前在学校上学接触不到手机就没有充值,是离开了学校才有了充值信息的。

虽然遭遇不少困难,但家长们没有放弃维权,经过一段时间的曝光,部分游戏公司开通了未成年人大额充值退款渠道。张海也通过联系直播平台,退回了孩子打赏的钱款。

而针对张波涛的投诉,广东欢太客服终于作出回复,要求他提供包括户口本照片、第一监护人与误充值的小孩的合影、小孩出生证明、最大几笔充值金额的充值记录详细截图,和小孩操作游戏的短视频在内的一系列信息,以申请退款。

提交信息一段时间后,广东欢太最终向其退回了22000余元,但仍有6000元没有退回。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要求家长们签署一份保密承诺书。其内容包括,“如本人已经通过媒体、司法、行政等向平台主张的,本人承诺撤回投诉、举报、诉讼”、“本人及其近亲属承诺应当对平台沟通内容予以保密”等等。

保密承诺书

3月18日下午,OPPO官网发布信息,宣布上线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系统会对认证未成年人及未实名用户付费进行严格管控。发起付费后,用户将被进入强制实名,未实名认证用户会付费失败。

OPPO宣布上线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戏系统

此后,记者尝试在《迷你世界》《诛仙》等游戏中进行充值,界面则出现提示,“根据国家规定,未完成实名认证的玩家禁止在游戏内消费,请实名认证后再尝试支付”。

对于已经出现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的大部分家庭,张波涛告诉记者,“目前,维权群中收到退款的家庭的还是少数,而且每天还有更多家长加入到群聊当中。”

“家长为了这个事情心力交瘁。”徐鹏告诉记者,自己现在还在反复拨打游戏公司的电话,但一直是无人接听的状态,事情总是一拖再拖。他本人则提醒广大家长:“千万别把支付密码和开机密码设成一样的。”

张海认为:“这个事情,并不能说钱退回来就算了。”他觉得,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辨别与判断能力,疫情期间网上学习,又不得不频繁接触手机。不少孩子的家长白天要上班,无法全天看着孩子,部分手游虽然要求用户实名认证,但孩子只需关闭实名认证弹窗,便可以游客身份继续游戏。“这种在实名认证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打擦边球的方式,如不及时制止,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家长和孩子深受其害。”

为减少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网游消费纠纷的发生,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剑表示,网游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实名认证规定。此外,家长也要管理好具有支付功能的APP,尽量避免让未成年人知晓交易密码等重要信息,减少未成年人自行支付的可能性。

来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