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村趣事,交流农业知识,做幸福农民!欢迎关注家乡守村人

说到二十四节气,几乎所有人都会很熟悉,但是却并不会十分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社会,农业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人在漫长的时间岁月里,通过年复一年不断观测和总结,得出来的结论。

二十四节气早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他不仅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所以我们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

黄河是我们文化的起源,也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所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很多河冲击所形成的大型平原,非常适合农业耕作,尤其是黄河水滋润哺育了两岸人民。

我们的先祖,为了弄清季节,对农业的影响,总结出来二十四节气,它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对于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十四节气的类别

它是按照不同的性质划分的,24个节气共分为6个类别:季节、天文、物候、降水、气温和水气类。

为什么会有这几种分类呢?

1. 季节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这是根据气候的变化定位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2. 天文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秋分时候太阳直射点正好在赤道上,所以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北回归线,在北半球的我们白天最长;冬至则相反,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所以我们这里黑夜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物候类,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这几个节气主要是总结,在这一时点上,动物和植物对应气候,所发生的变化和特点,农民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相对应的农事活动。

4. 降水类,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农业活动离不开雨水的影响,为了能够抓住出更和秋收的时节,提前做好准备,所以总结出来雨雪天气对农业影响的这些时令。

5. 气温内,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温度的影响,温度可以影响到植物是生长周期,和种子的成熟程度。所以上古先民总结出了这些关于温度的节气。

6. 水汽类,白露、寒露、霜降。

无论是农作物生长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地表温度和体感温度的影响,这些节气,总结出了近地面水汽凝结状况和温度下降程度。

二十四节气的分布情况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4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6个节气,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月,12个月,24个节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每一个节气的具体分布情况吧。

从阳历2月份开始,顺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是春天的6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夏天的6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是秋天的6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是冬天的6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事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悉了二十四节气的分类和分布情况,那你知道它是怎么指导农民们从事农业劳动的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民间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让它来帮助我们指导农事活动吧!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芒种粟,谷雨种大田(到谷雨时节,农田开始更重);立夏鹅毛住(立下之后,空气流动小了),小满雀来全(候鸟已经回迁);芒种大家乐(气候宜人),夏至不着棉(此时气温已经很高,夜晚睡觉不用盖被子来)

小暑不算热(此时气温偏热,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在伏天(大暑一般在三伏天,此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立秋忙打垫(为秋收做准备),处暑动刀廉(作物收割)。白鹭割谷子(研磨稻谷),秋分无行田(收割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露不算冷(此时天气开始变凉),霜降变了天(天气极具变化);立冬先封地(大地出现冻层),小雪河封严(冰面可以走人了);大雪交冬月(大雪从此时来临),冬至不行船(此时船只已经不能出海了);小寒忙买办(开始置办年货),大寒要过年(迎接新年)。

这首节气歌主要流传于黄河流域,这里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再加上黄河水的滋润,特别适合耕作。这些节气对温度、湿度的变化,都是经过几千年的亲身耕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大,南北方温度、湿度都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的按照这个节气歌来做。要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适当的提前或者延后从事农业活动。比如说,在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冻土层很厚,到了春季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全部融化的。而且受季风影响,温度不稳定,为了保证幼苗不被,寒冷气温侵袭,要比黄河流域晚几天才能播种。

有了二十四节气歌,这下对到了哪个节气,气候、温度、水汽、做啥农活是不是就清楚的掌握了呢?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农民能够有所收获。

你对二十四节气还有哪些高见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