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昨天给大家分析的那篇Nature的新闻类文章不同,这篇是一个更具权威性的Paper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提炼下要点:

1.作者是分析了1月10号到23号武汉封城的数据,作者得出结论在武汉封城时约有13118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但是其中有86%都是轻症或者是无症状患者导致没有被发现。

2. 这些未被发现的群体成为了79%记录在案的感染者的病毒来源。

3.要想控制住新冠疫情必须控制住这些无症状患者和轻微症状患者,否则是无用功。

4.中国的封城措施卓有成效,包括媒体的报道,公众的配合以及卫生系统的积极应对。

5. 无法确定结束严格管理后病毒是否会死灰复燃。

6.严防死守境外如输入,尤其是无症状患者的输入。

7.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成为第五种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冠状病毒。

论文作者团队来自于伦敦帝国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通讯作者是杰弗里·萨曼(Jeffrey Shaman)教授。

同样作者通过结合流动性数据,网络化的动态人口模型和贝叶斯推断,结合在中国境内已报告的感染情况,推断出与SARS-CoV2相关的关键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未证明的感染率及其传染性。作者推断在武汉封城之前,所有感染中有86%没有记录(95%CI:[82%–90%])。而这些未被发现的隐形感染患者,却成为了 79% 记录在案感染病例的病毒来源。

作者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375个中国城市中感染的时空动态。在模型中,我们将感染分为两类:

(i)记录的感染者,其症状足以确认到严重的症状,即观察到的感染;

(ii)无证感染者。

这里边的网络动态的人口模型很有意思,用的是腾讯位置信息。当然用的不是今年的,今年大家都没有活动嘛。作者用的2018年的腾讯位置信息数据,结合2018年40天的春运信息做了一个数据调整,腾讯当年记录了17.3亿个旅行信息,而人民网的报道是29.7亿次旅行信息。为了弥补这2个数字的不同,作者还对模型进行了调整。

这种计算方法有点复杂,我们直接看结论部分。

▲所有城市(A),武汉市(B)和湖北省(C)的每日报告病例。蓝框显示了中值,红色x是每日报告的病例。(D)是估算的R0中。

在1月23日中国实施出行限制和其他加强控制措施之前,大部分COVID-19感染是无症状的,并且感染的总力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这些无症状的媒介进行调节的感染。

大量未记录的感染者(其中许多可能没有严重的症状)促进了病毒在中国的快速传播。实际上,在模型模拟中抑制这些未记录病例的传染性会减少已记录病例的总数以及SARS-CoV2的总体传播。

作者认为,要完全控制新冠病毒,就需要从根本上增加对目前未记录的感染的识别和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边的图模拟了无症状患者对传播起到的作用。

从1月23号封城之后的结果来看,新闻媒体的报道提高了人们对病毒的认知性,医疗系统的调整以及更多的病毒检测方法也提高了病毒的检出比例。同时人群使用口罩,限制出行,延期开学以及隔离疑似患者,这些都有效的减慢了病毒的传播,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作者不确定这些措施能否是R0值降低到1以下,以及在放松管控以后能否阻止病毒反弹。据媒体报道虽然武汉地区连日都是新增病例为0,但每日仍有无症状患者被检测发现,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同时作者强调中国必须对境外输入性病例做到严格的措施,防止输入病例使得疾病反弹。这也和中国逐步的提高入境人员的隔离和检测措施相对应。

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对这些数据分析,发现,从1月10日到23日的感染数字分析,有86%的感染患者(轻症或者无症状)没有被发现,而这些人中有超过55%的人群造成了更多的感染。

这个发现主要强调了新冠病毒的严重性和大流行潜力。2009年的H1N1大流行性流感病毒也引起了许多轻度病例,迅速在全球传播,并最终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目前,有四种流行的冠状病毒株正在人类中传播(229E,HKU1,NL63,OC43)。如果新型冠状病毒遵循2009年H1N1大流行性流感的模式,它还将在全球传播,并成为人类中的第五种长期传播的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