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有了误会及时说明,

有了意见直接提出,

有了矛盾互相认错。

为什么要沟通?

没有沟通,

人和人之间就有了隔阂,

心和心之间就有了距离。

沟通是人类重要的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如果不能与人沟通,就会过得很压抑,甚至无法生存下去。

但沟通也需要讲究方法,没有掌握沟通的正确技巧,社会交往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父母不懂得怎么跟孩子沟通,孩子就容易叛逆,产生逆反心理;

领导不懂得怎么跟下属沟通,就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效率;

朋友之间没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就容易产生误会。

沟通不仅需要我们在冲动的时候,能控制情绪,还需要精准的表达。

不恰当的表达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比如你提出周末想去朋友家打游戏,你还没说完,父母就打断了你的话,来了句“绝对不行”。类似的毫无质疑的否定、打断、嘲讽、说教,都属于错误的沟通方式。

恰当的沟通方式分4个步骤,分别是表达观察、表达感受、表达需要、表达请求。

一、表达观察到的事物恰当的沟通,第一步是要学会观察,并说出观察的结果。

但是观察不等于评论。我们观察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评论是个人主观的想法。如果你表达的是评论而不是观察,对方更可能觉得你在批评他,容易对你产生反感。

如果混淆了观察与评论,孩子不仅会感到反感,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比如,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成绩这么差,你怎么这么笨呢?你还是我亲生的吗?

孩子听到了你说的“成绩考得差"这一个事实,但是他更加注意到了你骂他笨,你责怪他不是亲生的,你的评论让他很想反着来。因此他不仅不会乖乖地学习,还会想发泄愤怒,比如把书本都撕掉。最后,结果就是父母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难管教,孩子觉得父母太凶,进而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你这一次考试排在班上倒数,你的数学试卷上,很多简单的题都写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没理解问题,还是基础不扎实?”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没法反驳,孩子就容易认可你说的话,对你逐渐产生信任感。

所以,表达观察的时候只需要动眼睛和嘴,不需要思考这件事情带给你的感受,也不要妄加评论,只需要实事求是地说出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表达你的感受

说完了怎样表达观察,来看看怎么表达感受。要注意的是,感受并不等于想法。想法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你觉得这是对的或者错的,应该怎么做。而感受是你的内在情感,比如感到高兴、愉快、喜悦、悲伤、难过、痛苦等等。

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有一个小技巧,你应该尽量用"我"的第一人称,而不要用"你"的第二人称,比如我感到很失望,而不是你让我感到很失望。

对话中出现冲突时,主动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当发生冲突时,一个敢于示弱的人会让对方放下戒备心,对方更愿意耐心倾听,从而让对话继续下去。

比如,丈夫明明提前答应了周六要带妻子和孩子出去郊游,由于公司临时任命,他只能去加班。这时候妻子就可以说:“你不能跟我们去郊游了,我又要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我感到非常难过。”而不是责怪他怎么不遵守诺言,是一个没有诚信的人。

用示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它既可以让我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用憋在心里,又可以助推对方反思自己的错。这种方式比直接责备更加委婉,更能让对方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表达你的需要

中国文化提倡我们要委婉的表达,但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因为委婉的表达往往不准确,容易让人感到模凌两可,对方要花很多心思来想,更多时候会一口拒绝。于是,这样的需要就会被直接忽略。倒不如开门见山,坦率地表达需要,对方更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女性比男性更难以表达自己的需要,社会认为女性应该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角色,她们不应该有什么要求。导致她们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表达需求的时候也就更加委婉。

故事中书中举了一个案例,妻子忙活了一天,想对对丈夫说,她今天做了午餐,晚餐,还出去买东西,还把所有的衣服都洗了,熨好了所有的衬衣,还做了家里的家务,晚上想休息一下。结果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丈夫的拒绝,丈夫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是他今天上了一天班,在领导和客户之间来回周旋,也是累得不行。

如果妻子直接跟丈夫说,她今天一天特别累,晚上想休息一下,让他去洗碗和辅导孩子的功课,丈夫就更容易同意。简洁凝练的表达,更容易获得肯定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表达你的请求

请求是直接说出需要别人做什么,是具体的行动,而不是不要做什么。要做什么,比不要做什么更加精准。因为不做什么,有太多选择,它很可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一位家庭主妇通常对丈夫是这么说的:“我希望你少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因为这个要求不太具体,丈夫也没怎么放心上。没多久,丈夫报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就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准备比赛了。你看,这确实是少花了一些时间在工作上啊。

如果换一下,可以这么说:"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可以在家陪我和孩子。"这就具体清楚得多,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表达请求的时候,还要注意一点,请求不是命令。命令会让人感觉你在强迫他,没有人喜欢被强迫着去做什么事,就算勉强听从,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命令让人觉得高低之分,而请求会让对方觉得你们是平等的。

显著的命令包括你必须、你应该、你最好等开头的表达,而隐藏的命令则是一种情感勒索,比如“你要是真把我当朋友,就做什么什么”、“你选择去加班也不陪我过周末,那工作比我重要多了是吧”等等。

综上所述,请求既要具体、可执行,也要态度温和,没有命令的语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好的沟通方式是,既可以自然地表达真实想法,又不至于伤害别人,甚至还可以说,这对别人也有好处。这样的沟通方式对双方都有利,才能共赢。共赢才就是沟通的最终目的。

同时,在沟通中除了要表达,还应该学会倾听,放下成见,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同样很重要。当你能够带着尊重倾听他人说话时,对方也更乐意倾听你的高见。

下面这八幅漫画,描绘了普通父母和卓越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的差别。家长讲话越用心,孩子成长越健康。

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捣蛋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通过捣乱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害怕某件事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拖延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搜图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越父母的沟通方式,其实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孩子往往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而不会沟通的妈妈们常常用责备、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比较、讽刺等方式,结果通常是收效甚微、甚至是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