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又迎来了一波小高潮。为了让姜大嗓能搬出其现在居住的楼房,夏主任和赵书记没少费劲。先是夏主任要用自家房与姜大嗓换。后来,赵书记也打算和姜大嗓换,最终都失败了。不仅如此,还引发了夏主任、赵书记的“家庭战争”。
这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戏,让人看了之后,真心觉得“脱贫攻坚”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在聚焦这些“难”的时候,该剧还原得也非常到位。对各种情绪、情感的处理也特别真实,让人看得心里暖暖的,很有共情力。
“脱贫攻坚”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写起来也不难,但要落到实处,还要取得成效,那就太难了。以让姜大嗓搬家为例,夏主任、赵书记等村官村干部不仅要努力做姜大嗓的工作,还要照顾到家人的情绪。因为主张与姜大嗓换房,蕙兰(夏主任老婆)和夏主任大闹了一番,整得家里面鸡飞狗跳的。赵梦(赵书记女儿)也因父亲坚持要换房而负气离家出走,甚至不惜说出“断绝父女关系”的狠话。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只能暂停。为了让姜大嗓、三不沾、吉祥等人进学习班、培训班多学文化知识,基层村干部也是煞费苦心。既要说尽好话、软话,还要做出各种承诺,有时还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脱贫攻坚”的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一名从小就生活在西部边陲小镇,看着家乡一步步脱贫致富并迎来小康生活的观众,笔者认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导演和编剧是很有生活体验的。因为,剧中呈现出来的各种难,非常写实,没被放大。蕙兰情绪波动,就很符合人物设定。赵梦那番气话狠话,也很有情感、心理依据。所以,当她们发飙、耍狠、撒泼时,就不会觉得夸张。真实人设所传递出来的感情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最能打动人心。
尽管焉支村、丹霞村村民都搬进了楼房,生活的条件与水平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无处不在的牛粪却降低生活品质。这样的剧设,既真实又搞笑,让气氛也轻松了起来。楼房可以在一年半载内建好并居住,但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文明素养却很难在一时半会发生质的飞跃。硬件上去了,软件的提升还需要时间和努力。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吉祥、三不沾在小区放牛,居民抱怨气味臭,夏主任、赵书记铲牛粪的桥段。类似这样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小细节、小插曲,在《一个都不能少》已经播出的剧集中比比皆是,让人很有亲切感、亲近度,也驱动着观众情不自禁地就想继续追下去。
人物塑造方面,该剧也做到了立体多面。剧中没有十恶不赦的坏人,即便是姜大嗓,虽然是一个混不吝的无理取闹之徒,但也不乏疼老婆、爱孩子的暖心之处。在经过村官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工作后,也迎来了积极向上的健康人生。夏主任虽是村干部,但在工作时也有方式简单、目光短浅、认识不深等问题。村干部也不是万能的,他们的知识水平、管理素养,以及对政策的理解贯彻能力,也是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养成的,有时甚至会以“试错”为代价。这样缺点和优点同在的人物,不但真实可信,而且更具感染力、说服力。
好戏离不开好演员,《一个都不能少》亦如此。该剧荟萃了不少戏骨级演技实力派。金鸡、百花、华表影后陈瑾老师,出场即是戏。她与萨日娜老师拉家常那段戏,看似普通平常,但眼神、表情、台词都是戏,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都揣度得非常到位。萨日娜老师曾获得过飞天、金鹰、白玉兰等多项电视剧大奖,蕙兰“撒泼”那场戏,萨日娜老师演得投入,观众也很快就被带入了戏中。扮演赵书记的黄品沅、夏主任的赵君,演技也都全程在线。牛犇(付鹏)、马冠英(崔爷爷)等老艺术家,尽管戏份不多,但戏很耐看。像杨铮(刘东桥)这样的青年演员,在剧中也有不俗的发挥。老中青三代演技实力派齐聚《一个都不能少》,演技的盛宴,让观众直呼过瘾,看了还想再看。
之前有过不少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但像《一个都不能少》这么接地气的却不多。虽然剧集主要讲述的是“脱贫攻坚”那些事,却不枯燥、不乏味。反倒是因为有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让人心暖情舒。
“脱贫攻坚”难不难?难!但《一个都不能少》并没有一味地贩难叫苦,而是将“脱贫攻坚”这四个字的深意与内涵,掰碎后揉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家长里短中、柴米油盐上,真正做到了一枝一叶不离情,一言一行践初心。“脱贫攻坚”再难,却因为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基层村干部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政策的落实,以及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而成为现实。
央视一套每晚8:00两集连播,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全网热播。我推荐这部爆款精品大剧《一个都不能少》,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