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韦诺】

笔者动笔之时,距离发表上篇文章《面对疫症,最大的威胁从来都是港人自己》已经过了一个半月。最令笔者意外的,是内地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在内地疫情开始缓和之际,香港却面临着大型社区爆发的严重威胁。

截至3月22日,香港确诊个案数目已突破300宗,共计318宗,当中除了有输入个案及关联个案,更出现源头不明的个案。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医生早前在电台节目上表示,最近一周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港人数目较三周前上升10倍,指出香港正面对“病毒大军压境”,已进入“战时状态”。港大医学院院长、公共卫生医学讲座教授梁卓伟直言,大型社区爆发即将来临。

疫情为何急速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维基百科

从以上图表来看,3月18日以前,香港确诊个案每天增长不多于10宗。直到3月18日,确诊数目便出现爆炸式增长,18日当天新增25宗个案,增幅达15%;3月20日确诊个案更高48宗,增幅达23%,创单日确诊纪录新高。

数据显示,3月以来香港的新冠病毒确诊者绝大部分都是从外地回港,以新增个案最多的三天为例:

3月18日的25宗新增个案之中,22宗有外游记录;

3月20日的48宗新增个案之中,35宗有外游记录;

3月22日的44宗新增个案之中,29宗有外游记录;

3月23日的39宗新增个案之中,30宗有外游记录。

由此可见,确诊个案出现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世界各地(尤其欧美国家)的疫情持续恶化,导致在当地工作、留学或旅游的港人受到感染。港府因应疫情变化,已经向全球所有地区(除内地、澳门、台湾)发出红色外游警告,呼吁市民如非必要尽量不出游,并宣布所有入境香港的人士须隔离14日。然而,仍然有大批受感染的港人因旅程结束及避疫,决意赶在措施实施前回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Facebook

这批港人“用脚投票”,不信任国外的政府及医疗系统,决定回港避疫,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们回港后,当中不少并没有自我隔离,而是照常参与聚会,包括参与婚礼、相约朋友到兰桂坊喝酒、到健身室等,结果造成多个涉及社交活动的群组感染。

更甚的是,即使政府强制隔离14天的措施已经实施,仍有留学生违反“家居隔离令”,剪断电子手带后四处游玩及用餐,尤如隐形炸弹,严重危害公众安全。警方已拘捕5名涉嫌违规人士,并向另外36人发出通缉令。

资料来源:东方日报

当欧美国家成为疫区时,当香港出现大量境外输入个案时,曾经大力呼吁要“全面封关”的反对派反而噤声,那些扬言要“以罢工方式来救人”的医护人员更加不知所踪。看来,在反对派眼中,从内地感染的病毒才有害,从西方感染的病毒则无伤大雅。

港人的防疫意识有改变吗?

在上次的文章里,笔者曾经提及港人的防疫意识薄弱。那么,面对愈趋严峻的威胁,港人的抗疫措施有否作出改变?答案是:没有,反而变得更薄弱。

经过两个多月,港人对疫症已逐渐习惯了,情况就如加缪所言:“这才是真正的不幸,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的处境本身还要糟。”

经历过一、二月物资短缺的焦虑,抢购热潮在三月就已冷却下来。现时口罩供应相对之前已有所提高,消毒酒精更是随处可见,价格亦有所回落,虽然相对疫症爆发前仍然高。超市的白米及厕纸等日用品亦十分充足,没有再出现抢购情况。

从笔者观察,假如单以戴口罩及勤洗手作为衡量防疫意识的标准,港人的确做得不错。可是,单靠这两项仍然不足以抗疫,因为减少社交接触才是抗疫的重点,而港人从未重视过这个问题。上次笔者就提过,港人依旧四处外出聚餐,当时就曾经出现因一家人进食火锅、在酒楼聚餐及佛堂聚会而导致的多宗大型群组感染。

即使政府及学者再三呼吁市民减少社交接触,但市民依旧照常外出。笔者居住的深水埗,本周末就依旧人头涌涌、水泄不通,有人除下口罩抽烟或喝珍珠奶茶,甚至有不少人聚集在街道上玩《宝可梦Go》。

香港传媒《HK01》发现,当日在尖沙咀专售日本货品的商店“惊安殿堂”客流爆棚,有顾客表示甚至比平日多三倍。更为荒诞的是,当晚居然还有黑衣暴徒在元朗聚集并纵火堵路。

事实上,港人深受西方个人主义及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强调个人自由及权利,自律能力低,加上对公权力的藐视,不管政府的呼吁,情况就像现在的欧美国家一样。

结果,面对严峻的疫情,港人只懂得以埋怨与歧视作防疫之用。例如,家居检疫容易造成家庭成员互相传染,因而埋怨港府不提供更多检疫隔离的场所。又例如,面对确诊人数急增,公立医院的病床爆满,未能接收新症,因而埋怨政府不提供更多资源作分流病人之用。

然而,早在疫症爆发初期,港府就积极在各区寻觅选址作检疫中心及指定诊所,结果惹来大批市民游行示威,反对区内有地方计划用作检疫中心或指定诊所。当时,港府拟挪用作防疫隔离用途的晖明村泰晖楼,大堂就被黑衣暴徒纵火破坏,现在却骂政府提供检疫隔离的地方及诊所不足。

当然,内地人亦无可避免成为一些港人埋怨及歧视的对象。早前就已经有数间餐厅明目张胆不招待内地人。现在,他们就一窝蜂使用特朗普的“中国病毒”这个带有歧视性用词,以及转发指责中国人食野味的劣根性及所谓“证实”病毒来源于中国的文章,借以埋怨内地人导致疫症爆发并传播至全世界,从而合理化对内地人的歧视。

当传出有华人在国外被歧视甚至殴打,有些港人居然拍手赞好,说中国人该死,仿佛他们自己就不是中国人及华人一样,而是“小英国人”。难怪有朋友笑言,香港保存得最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老殖民主义思想。

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

假如港人真的感觉到危险,能够变得自律及团结,堵截社区传播链,我们便能避过近在咫尺的大型社区爆发。然而,按目前的趋势来看,加上港人这两个多月来令人失望的抗疫表现,笔者对此感到悲观,大型社区爆发看来已无可避免。

大型社区爆发必然进一步损害香港经济。早前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已表示香港的失业率升至3.7%,创逾9年新高,他相信失业率在短期内仍会继续上升。同一时间,倒闭潮已逐渐出现,其中不少“黄店”亦关门大吉,看来“黄色经济圈”无法保障他们免受“揽炒”影响。

有些反对派尝试为他们早前高呼的“揽炒”推卸责任,把拖垮香港经济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疫情。事实上,持续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已打击香港经济,虽然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上年爆发的反修例风波对经济造成致命伤,2019年第三及第四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分別按年实质收缩2.8%及2.9%,全年收缩1.2%。不幸的是,当反修例风波还未结束、香港经济还未恢复元气时,就出现新冠疫情,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笔者观察到,愈趋明显的危机使港人增添了一份对将来的忧虑。笔者最近听到最多的,就是“估唔到咁大镬”(想不到这么糟糕)、“今次香港死梗”(这次香港死定了)。不少港人担心,香港这个都市,会否如达明一派的名曲《今夜星光灿烂》的歌词一样,真的光辉到此?作家陈冠中在小说《金都茶餐厅》提到:“如果茶餐厅都死,香港真系玩完。”(如果茶餐厅倒闭,香港真是完蛋了)而最近,的确有不少食店结业或暂停营业,难道香港真的就此玩完?

笔者觉得,如毛泽东所言,“坏事也可以转变成为好事”。吕大乐教授曾经指出,香港人一向不习惯看得远,甚至觉得没有这样的需要,这次重大危机反而为一向短视狭隘的港人提供了思考及规划将来的一个好机会。

虽然不少学者分析,中央不会再像当年SARS一样,透过自由行政策拯救香港(当然,事后看来,这种方式虽然救了近火,但造成了当时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但不代表中央会放弃香港,任由香港变得萧条。

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指出,即使在内地最困难的时候,祖国也始终关注、关心香港。中央不仅把内地生产的1700万个口罩运往香港,更全力保障香港市民生活物资供应,为稳定香港市场供应而努力。由此可见,中央从来没有一刻打算放弃香港。

从经济上而言,只要能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会,积极推动香港产业结构转型,利用这次危机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对香港作出根本性的改变,笔者相信香港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正如邓小平所言:

  “变也并不都是坏事,有的变是好事。……
  我们总不能讲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有方式都是完美无缺的吧?即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比较起来也各有优缺点。把香港引导到更健康的方面,不也是变吗?向这样的方面发展变化,香港人是会欢迎的,香港人自己会要求变,这是确定无疑的。……
  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邓小平《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