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移施工现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甘韵仪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是怎样的“神仙力量”,将一座大型古墓完完整整地“捧着”挪动数十米安然“搬家”?

3月23日,位于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中的“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南朝砖室古墓,正式开始实施平移。古墓建成于历史上动荡的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罕见地展示了当时的“干砌”建筑工艺。为完整保存这座绽放在地下的珍贵文物,鲁班股份根据市里要求,将在地平线下把古墓整体平移29米,用科技力量致敬历史文物。整个平移过程需时3-5天。

结构之精为广州60年首见

广州市胸科医院位于越秀区横枝岗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胸科医院,有着60多年历史,曾是承担收治非典病人任务最重的医院之一,2015年开始升级改造,之后陆续发掘出古墓文物。

据公开报道,该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现清理古代墓葬96座,共出土铜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74件(套)。其中的南朝时期“元嘉十七年”纪年墓M41,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保存之完整,为广州考古60余年首见,对研究广州地区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及分期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该古墓呈“串”字形,由墓道、排水沟、封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过道、后室等组成,墓坑长11.3米,宽3.2米-5.36米,墓室内长10.16米,宽1.36米-2.16米,高2.52米-3.84米。该古墓一经面世便惊艳世人,是2018年广州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由岩石砌成的西汉南越王墓,展示了距今约2200年的墓穴建筑工艺;位于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展示了距今约1100年的墓穴建筑工艺;如今这座距今约1600年的‘元嘉十七年’南朝古墓,时间上正好在前两者之间,更好地展示不同时期广州地区古墓建筑工艺的差异,并连贯建筑工艺历史。”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此次平移项目负责人李国雄感叹说。

“元嘉十七年”南朝砖室古墓处于改造扩建范围内,文物保护专家认为应对该古墓实施整体原状保护,将古墓整体平移,既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也确保文物完好。平移后,古墓将居胸科医院整体改造范围之外,但仍位于医院院区之内。

“干砌”工艺考验平移工程

“古墓为南朝墓葬常见的砖结构弧形券顶砖墓,墓室采用砖块砌成,墓砖平整、光滑、坚硬,这些砖根据不同形状被分别砌筑在券顶、墙壁和地面上。”李国雄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该古墓建筑采用“干砌”工艺,也就是说,砖与砖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接材料,完全依靠建筑结构作用力,筑造成不规则、稳固、庞大的地下建筑空间,这在当代也很少见。古墓埋在地下,承受着水土等压力,仍保存完好,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高超的建造技术水平。

据悉,广州民企“鲁班”在建筑平移上颇有经验,2001年曾接下具有300年历史的锦纶会馆的平移保护工程;2005年,在广西梧州将两万八千吨的10层建筑,向后平移57米,再原地逆时针旋转2.8度,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不过,对于此次古墓平移,他们直言面临挑战——特殊的砖砌工艺,加上年代久远,墓室的内部结构不是很稳定,对平移要求高。

“砖与砖之间互相借力形成稳固的建筑体,如果某一块砖掉落,有可能影响整座建筑的平衡受力,严重的会导致整座建筑散架。且墓穴不是方方正正的,中间还有两个凸出用来放陪葬品的耳室,正因为如此,建筑体最宽处有5米多。整个平移过程要很小心地‘捧着’,确保这个大宝贝平平安安。”李国雄说。

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的工程队就首先对墓穴进行了加固,平移之后还会进行再次加固,希望日后开放参观时,市民能完整地看到特殊的古墓建筑,更能保证安全。

“我们会先把古墓整体打包,对平移目的地施工基坑排桩及内撑,并设置施工平移上下轨道体系,通过平移动态监控体系把古墓整体移位约29米,移到位后再进行加固修缮,之后整体移交给政府。”李国雄介绍。记者获悉,过去鲁班的平移工程都在地平线之上,这一次在地平线之下,平移前,地下通道已准备妥当,整个平移过程需时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