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一项关于土地管理制度的《决定》,宣布除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事项下放给各地方政府,由它们进行授权。
政府的每一项政策,都会有受益者与受损者。那么这次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授权主体的变更,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呢?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的下放,将会直接导致土地的供应更加市场化。由于之前地方政府无权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导致城市周边的相应土地资源被长期闲置,工业聚集区、商业区的附近就是农田,由于无法修建公寓,导致工人与上班族不得不租住到离上班地点更远的地方上,以寻求廉价的地租。
这一方面是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增加了无效的居民经济支出。
其次,由于建设用地只能有国务院审批,导致市场供应量不足,建筑用地的地价节节攀升,甚至被炒得虚高,在部分城市的郊区,如重庆、武汉、杭州等地,同一片社区规划中,农田的旁边就是居民楼,然而两方的价格却是天壤之别。
这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经济负担,虚高的建筑用地拖累了城市gdp发展,也使得经济容易中空。
最后,对于城市规划而言,由于地方政府掌握了农用地转建筑用地的审批权,当要征用农田或拆迁老旧小区时,政府在补偿居民时将能掌握更多的会谈资本,对于征用或拆迁后的补偿,以及过渡迁置时的安置,政府也能留足更多的余地给居民。
这一方面不仅促进了城市建设,还有利于居民本身生活品质的提高。
由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享有审批授权之后,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无效的居民支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那此次的审批授权的转移,其利益受损者又是谁呢?
答案是城市中的房地产资本。中国的房地产商如恒大、碧桂园,手里早就囤了一大批地,李嘉诚囤地既不开发、也不出售,坐等升值的乱相近在眼前。当地方政府掌握审批授权后,意味着地方政府随时拥有着土地开闸的权力。
从市场经济而言,政府将进一步掌握对土地供需的控制力度,从而规避房地产商囤积居奇。
同时对于拥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与投机商而言,逼迫房地产商清除库存有利于让该人群释放闲置的房产,从而减轻国内的住房、租房压力。
其实当国务院愿意将该项授权下放时就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的政策正在逐步转变,由房地产驱动经济的方向出现偏移,就如同当年的盐铁专营下放到民间一样;这项措施对国务院本身也是有利的,简政放权,不仅为地方新基建提供更多的建设用地,也导致了以往几亩地、十几亩地的小改动都需要副省长打包向国务院解释的僵化形式消失。
以往,国务院、国土部仅一个省份就需要处理上千项鸡毛蒜器的土地审批,该项措施出台之后,国务院的行政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国务院出台无小事,每每一项《决定》的出台,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国民的多项收益,唯一利益受损的,就是只有那些危害经济体制、或者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既得利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