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后半叶,东亚的大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开始由盛世转向衰落;在中亚,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迅速崛起,开始向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进军;地中海地区,风光不再的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开始与罗马教廷渐行渐远;再往西,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几乎横扫了整个西欧,在上帝的指引下正肩负着保卫基督教世界的重担。

就在欧亚大陆的帝国们正在为各自的兴衰而疲于奔命时,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支维京人,驾驶着他们的长船向东越过波罗的海,来到了拉多加湖水域(圣彼得堡东北部约40公里),开启了一次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冒险。

罗斯人——东渡的维京海盗

众所周知,维京人以抢劫著称,来无影去无踪,他们经常驾驶着“龙船”袭击沿海、沿河的城镇。

然而,拉多加湖的那片水域之所以能够吸引维京人的目光,并不是因为那是个富饶之地,可以供他们在那里抢劫。因为那里没有财物丰厚的修道院,也没有疏于防守的城镇,这一地区只有广袤的森林,还有东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水系纵横的拉多加湖

那么,这批维京人费那么大力气来到这里为了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可以说,没有什么因素可以比经济利益更能驱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了。所以,维京人到达那里只有一个目的:做买卖。

对于来自苦寒之地的维京人来说,这里有着丰富的原材料——他们能从芬兰人那得到蜂蜜和蜂蜡;从拉普人(Lapps)手中获取极地的动物皮毛和琥珀。至于生活在今天俄罗斯内陆地区的穷苦东斯拉夫人,维京人将他们作为奴隶,贩卖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者南部奴隶贸易发达的地方。

在与维京人进行早期奴隶贸易中,芬兰人将这些维京人称作“罗齐”(Ruotsi),后来改称为“罗斯”(Rus)。最终,这支东渡的维京人以“罗斯”这个名字被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广泛接受,并闻名于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和罗马帝国。

维京人都是“天生的水手”,他们能通过河流和湖泊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任何能到达的地方。公元753年,罗斯人占领了旧拉多加村,一个坐落于拉多加湖边缘,濒临沃尔霍夫河河口的要塞。通过这里,罗斯人可以抵达两个重要的水系: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

图 | 罗斯人的两条航线

沿着伏尔加河向东是阿拉伯国家,沿着第聂伯河向南能到达拜占庭帝国。通过这两条河流,罗斯人得到了大量的银器和丝绸,这两种物品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可算得上是紧俏商品。

罗斯人是第一批能够驾驭水流第聂伯河湍急水流的人,第聂伯河全长570英里,罗斯人要面对12处落差非常大的瀑布,因此,遇到瀑布时,他们必须把船拖上岸,连船带货一起搬到下游。航行路线艰险还不算什么,罗斯人还要面对下游地区住的那些擅长伏击抢劫的佩切涅格人部落。即使罗斯商人们安全驶过第聂伯河还不算完,因为他们还必须沿着黑海航行350多英里,才能到达君士坦丁堡。

相比于凶险的第聂伯河航线,在水流平稳的伏尔加河上的航行就简单多了,因此罗斯人也更愿意去伏尔加河流域。伏尔加河直通里海,经过里海罗斯人可以抵达巴格达繁华的市场。阿拔斯王朝正处于阿拉伯文明的巅峰,无论是文化还是贸易,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因此,罗斯人在这些富有的市场上可以赚到很多钱,不过这钱不是靠抢劫得到的,而是通过买卖赚来的。毕竟,没有人愿意永远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即使尚勇好斗的维京人也不例外。

当然,罗斯人在异乡做买卖也并不容易,他们必须得到可萨人(哈扎尔人)的准许才能在伏尔加河上航行。可萨人是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在8世纪皈依犹太教,《新唐书》中被称为突厥可萨部,历史中被称为“可萨汗国”,是个非常强大的部落。可萨人以里海附近的城市阿得水(Atil)为首都,他们控制着伏尔加河注入里海的下游地区,以及阿得水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所有贸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可萨\哈扎尔人(Khazars)控制着里海、黑海周边的贸易

因为罗斯人从北方带来的商品很受可萨人的欢迎,所以,他们与可萨人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并且将俘获的斯拉夫人贩卖到巴格达的奴隶市场。

后来,罗斯人的首领为了与强大的可萨人保持跟亲近的关系,在衣着打扮、仪式礼节方面都开始模仿哈扎尔人,并且以“可汗”自居。

留里克王朝——基辅公国

罗斯人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9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日渐衰落,他们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贸易就不好做了。于是,罗斯人开始寻找其他赚钱的方式。由于本性难移,罗斯人又重拾昔日里抢劫的旧习,无情地进攻里海附近的伊斯兰地区。他们屠杀妇孺,强抢民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或许是看不惯罗斯人的恶行,亦或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可萨人与罗斯人的盟友的关系开始动摇了。公元913年在罗斯人先后洗劫了巴格达和巴库地区后,可萨人在沿着伏尔加河返航的途中遭遇了可萨人的伏击。

可萨人的伏击,让罗斯人意识到,伏尔加河流域的买卖越来越无利可图了,于是,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西南方向的拜占庭帝国。

862年,一位名叫留里克的维京人来到拉多加湖南部,在一座地处要塞位置的镇子上定居下来,他给这座镇子起名为“霍尔姆加德”(Holmgrd),即今天的诺夫哥罗德。

图 | 留里克雕像——图中手持盾牌者

留里克的家臣,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率军攻占了位于第聂伯河中游的城市基辅(现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在当时本属于可萨汗国,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打下基辅城后,取代了可萨人成为基辅的新统治者。

这样一来,罗斯人就可以向南部地区发展贸易,抵达“黄金之城”——君士坦丁堡,这对俄罗斯乃至欧洲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阿斯科里德与基尔兄弟并不是留里克家族血亲,在留里克死后并不被留里克家族信任。879年,奥列格大公南下杀死了两兄弟,将基辅纳入自己家族的直接统治,基辅公国便形成了。

图 | 基辅公国

长期以来,在俄罗斯地区的维京人(即罗斯人)与当地庞大的原住民斯拉夫人代代通婚,这样,维京人就基本被斯拉夫人同化了。

在前三代大公奥列格、伊戈尔、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统治下,基辅公国将统治范围拓展到了南俄罗斯。不过,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土地与农业都是“副产品”,他们最关心的是来自周边民族的贡税,以及通过商业活动而获得的财富。

历任基辅大公最关心的事情都是与拜占庭帝国的通商,公元907年,奥列格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远征,逼迫东罗马与其缔结通商条约。后来,伊戈尔也进行了同样的远征,并缔结了通商条约。

皈依东正教——基辅大公受洗

基辅公国在统治初期,面临着巨大的地缘困境:夹在基督教国家、伊斯兰国家、草原游牧部落之间,与周边民族之间文化上的断裂造成的紧张关系,一直困扰着基辅公国的统治者。公元945年,伊戈尔就是在与德列夫利安人的战争中丧命的。

因此,寻找文化上的认同,成为了基辅公国统治者重要的政治目标。

伊戈尔死后,王妃奥丽加掌握了基辅公国的实权,以“摄政”的名义统治了基辅公国二十年。奥丽加掌权时期,先亲自前往诺夫哥罗德施行税制改革,后来又于公元957年,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访问。在那里,奥丽加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奥丽加受洗

然而,“奥丽加的受洗”仅仅只代表她的个人行为,并不意味着基辅公国成为基督国家。基辅公国正式基督化,是从公元988年,奥丽加的孙子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开始的。

986年,拜占庭帝国内部发生叛乱,叛军另立了一位皇帝。在生死存亡之际,皇帝巴希尔二世为镇压叛乱,向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请求援兵。作为代价,巴希尔二世许诺将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给弗拉基米尔大公。

弗拉基米尔派出军队协助拜占庭皇帝镇压了叛乱,巴希尔二世拒绝履行弗拉基米尔与安娜的婚约。愤怒的弗拉基米尔出兵攻占了拜占庭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城市赫尔松涅斯,这次军事行动迫使拜占庭皇帝履行承诺的婚约。虽然皇帝勉强同意履约,但他向弗拉基米尔提出了改宗基督的要求。

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并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

图 | 弗拉基米尔受洗

斯拉夫人国家中,捷克在922年,波兰在966年,后来匈牙利也在1000年分别实现了基督化。

按照基督教伦理,受洗的统治者之间在国际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也就是说,通过受洗不仅可以确保国家的“独立”,同时也可以提高统治者自己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辅公国为实现改宗基督教,着实是下了很多功夫。

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动机也在于此,通过与东罗马帝国相互提携,不仅可以提高基辅公国在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地位,也可增强大公的威权。
弗拉基米尔大公回到基辅后,将原先信仰的佩龙神像砸毁。砸毁的神像被人扛着在城中巡回示众,最后投入第聂伯河。弗拉基米尔大公集合了基辅的所有人,让他们在河畔接受集体洗礼。

图 | 弗拉基米尔雕像

随着东正教信仰的确立,在文化上基辅公国也开始了大转弯,他们放弃了过去维京人的北欧多神信仰,维京人的文字也被希腊人的西里尔字母取代,草原部落的一夫多妻制被废除,改成了基督教世界的一夫一妻制。

基辅公国(基辅罗斯)作为当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共同的前身,被罗斯民族奉为“万城之母”。留里克王朝的真正崛起是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受洗开始的,正是确立了东正教信仰后,基辅公国才取得了基督教世界在道统上的认同。随后大批希腊神职人员的到来,不仅为基辅带来了宗教秩序,还为这里带来了文学艺术,为留里克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维京传奇》——拉尔斯布朗沃思,2016年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俄罗斯史》——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 / [美]马克·斯坦伯格 2007-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注“达文有话说”,带您了解更多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