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云南通海古城来了位县令名叫朱阳。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大人准备大刀阔斧处理几个案子,给当地百姓留个不错的印象。可左等右等,三年过去了,居然没有人来衙门告状。

困惑的朱大人换上便装,准备出门寻找原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着走着,朱大人看到前面聚集了很多人,便也凑了上去。

只见8位老人坐在青石板上,在跟别人交谈着什么。

朱大人问身边的看客: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

看客回答:老人家正在断案呢。

断案?那不应该去衙门的公堂上吗,怎么会在街上?

仔细询问下朱大人得知,这条路是去官府的必经之地,凡是准备去打官司的人,走到这儿就会被几位老人拦下来,询问原由。

当事人说出事实原委后,老人家会以理相劝,尽力排解,说得原告、被告都心服口服,言归于好。这样一来,自然不再有朱大人的用武之地啦。

了解真相后的朱大人感慨万千,“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需要门槛才能习得的礼乐文化,通常都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自诩才懂的东西,可在通海街头,人们却又如此自然而然地践行着这种文化的精髓

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找来笔,在老人们坐的四块青石板上题书“礼乐名邦”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处云南的通海古城有着高原的纯净。

阳光炙热明媚,云层翻滚而过。

海鸥起舞翻飞,周遭是热烈开放的花。

古老的亭台院落外,潺潺溪水静静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份美丽与灵动,却曾遭遇过大自然的无情摧毁。

1970年1月5日凌晨,通海发生地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倒塌、通信中断,道路被无情地撕裂。

通海,成了一座孤岛。

不断发生的余震,再次威胁着所有人的安全。危急时刻,通海人的心仿佛连得更紧了。

为了尽快开展救援,150名青壮年自发组成“抗震救灾突击队”。

这些青年中,大多是刚刚死里逃生的人。寒气透骨的冬夜,他们只穿着单衣,还有人甚至赤身裸体。但他们来不及多想,时间在此刻就是生命。

没有工具,他们开始徒手从废墟中刨人,有人刨到双手鲜血淋淋,甚至露出了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他们硬是把许多埋在废墟下的乡亲们从生死线上夺了回来。

如今的通海,外乡人来到这里,推开任意一户家门,主人总会彬彬有礼地热情招呼,进屋让座。

若是哪家遇到了困难,街坊邻里也会自发前去帮忙。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人与人之间的浓情厚谊,也是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

和合而居,可以让我们在危机中重生,也可以让我们平淡的每一天过得更加幸福,这就是通海在时间长河中,传递下来的智慧。

更多通海故事,3月16日晚20:00,我们在CCTV-4讲给你听。

编辑 | 樊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