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一个颇有意思的字,叫做“刚”,据说这个字是形容一个人很硬气,敢说敢做。在近现代文坛,也有一个挺“刚”的人,他就是鲁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不顺眼徐志摩等人“要死要活”的失恋诗风,鲁迅便写了一组名为《我的失恋》的打油诗,不知道当时徐志摩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看不习惯郭沫若的文风,鲁迅便和对方一怼就是几十年,但他去世后郭沫若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有人说鲁迅怼了近代半个文坛,这话其实并不夸张。在这众多的怼人事件中,有一件是最值得今天的我们铭记的。

美国有位著名的女作家,名叫赛珍珠,生于1892年,比鲁迅小了11岁。她之所以会有这么洋气的中文名,是因为她出生4个月时就被传教士带到中国,前前后后共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据说她从小是先学会中文,再学英文的,多年来她一直称曾生活过18年的镇江为自己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珍珠在当时的中国文坛是颇有名气的,她30岁开始写作,作品基本上都是记录在中国的点点滴滴。1930年前后,她的经典小说作品《大地》问世。此书一出,便受到了文坛的一致好评。小说以同情的笔触,塑造了一群我国农民的形象,讲述了主人公王龙从一个一无所有农民而成为一个富户的过程,小说的最后王龙虽有钱了却对过往的很多事十分后悔。

以我国农村为题材的小说,当时很多,但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写的却是第一次。当时中国很多文人和美国人一样很喜欢这篇小说,而赛珍珠也有意再写一些类似的作品。这篇小说和这些事被鲁迅先生知道了,他在读完《大地》之后,很是不屑一顾,于1933年11月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内容:

先生要作小说,我极赞成,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赛珍珠),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之称许《寄庐》,也无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够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下一个真相。

事隔80多年后,再读这段话,仍令人感慨万千。鲁迅在这段话中,对赛珍珠其实给予了礼节性的恭维的,比如称对方为“先生”,这在当时对一个女作家就已经是十分尊重了。但是撇开这些恭维,鲁迅先生其实想说的就是8个字:中国事该中国人做。鲁迅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他认为赛珍珠虽然生长在中国,但《大地》的立场并非中国人的立场,所以写的东西并不深刻,浮于表面。真正能把这种小说写好的,只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笔下才有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在当时的一片叫好声中,鲁迅说这样的话是扫了很多人的兴致的。但在小美看来,这话说得是事实。小美仔细读了《大地》这篇小说后,发现确实如鲁迅先言“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这篇小说与余华的《活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相比都略显单薄,更别提能与鲁迅的经典相提并论。

不过,这些也仅仅是小美的一家之言,毕竟在《大地》问世几年后,赛珍珠就凭此文拿下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家。《大地》到底写得如何,见仁见智 ,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小美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希望如今的文坛名家们,都能记住鲁迅先生当年的这段话。不管它诺贝尔奖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的事该中国人做,不是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