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当时候的清朝军队并不是想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落后,恰恰相反的是清军当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武器先进性上都超过了所谓的八国联军,早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就决定建立一支新军,完全按照德制。并且在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上进行提升。

从1895-1899年,天津海关武器输入提高8倍,武卫军、神机营采用大量西式装备,并配有速射机枪和各式大炮。而八国联军登陆的天津更是有着大沽口炮台是19世纪末世界最强的堡垒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请德国工程师改造大沽口炮台,配置着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堡垒炮,外加四艘鱼雷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在直隶地区的军队有11.3万,淮军、毅军、新军、甘军、神机营、虎神营,以及地方团练,义和团等等。相比之下,八国联军2万人左右。

但事实上当清廷中央向列强宣战时,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怀宣、山东巡抚袁世凯等掌握地方实权的实力派人物却完全违背了清廷中央的意志,与各参战列强达成了协议,这就是著名的“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彻底撕下了慈禧太后中央权威的遮羞布,使清廷颜面扫地。而由于清廷的嫡系军事力量八旗、绿营军队等彻底堕落,面对地方督抚公然对抗中央的“东南互保”,慈禧太后却无能为力。因此,面对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及清廷中央根本无法做到“举全国之力”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是纵观清朝的统治者,从来没有“君王死社稷”的决心。相反,从咸丰皇帝开始,清廷已经形成了“见势不妙,随时开溜”的习惯。永远将自身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置于第一的慈禧太后,绝不会留在北京,与八国联军血战到底。

最后咱们不得不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清朝彻底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府,人民受到的苦难更深了。当然也还是有一些好的后果的,就是加快了清朝的灭亡。由于武卫军基本被打废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成了当时最强的兵力了,这也为以后袁世凯和革命党合作推翻清政府埋下了伏笔。再者就是由于东南互保,导致各地的督抚不听清政府号令,也为之后的辛亥革命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