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州

对从小接触背诵古诗词的我们来说,诗圣杜甫并不陌生。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一生仕途不济,贫困凄苦。在生命尽头,相传他死于江边的一条小船中。

诗圣杜甫究竟因何而死,历来颇有争议,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饿死的,还有说是冻死的......郭沫若曾言,杜甫是吃了因夏季高温腐坏了的牛肉,食物中毒而亡,并非是撑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在社交平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辛酸的死法,代表人物杜甫,据说杜甫晚年漂泊到了湖南耒阳一带,在船上连续几天吃不上饭,一个县令听说了,好心派人送来一堆牛肉和白酒,结果杜甫一不小心吃太猛,撑死了。杜甫的小儿子是饿死的,他自己却是撑死的,看来一家人要想整整齐齐还真是不容易。

彭敏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代文学专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学识,连续参加2017年、2018 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第三季两季比赛,均获得亚军。2020年,彭敏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并一举获得冠军,可见其文化水平和诗词修养很高。

但是,他说杜甫死法的这段话一出,便引发众多质疑和不满。不少人都指责彭敏这是在调侃、侮辱杜甫。

彭敏为何会发表这样一段话?

从网络上获悉,他在盘点诗人们的死法。他从李白说到杜甫,再到孟浩然、卢照邻,并不是有意针对杜甫。为何彭敏说杜甫的这段话,会在网络上引起大的质疑和不满?

其实无非两个原因:

(1)杜甫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位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伟大诗人,说这样的人是被撑死的,还特意说出杜甫小儿子是饿死的,与杜甫的死形成对比,这的确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2)彭敏这段话在措辞上,确有调侃的意味,最后一句“一家人要想整整齐齐”的戏虐口气也确实有些欠妥。

不过,对于网友的质疑,彭敏给予了霸气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敏在回应中,首先指出杜甫被撑死的说法并非自己有意瞎编,而是古书中白纸黑字写着的;其次对只宣传诗人伟大光荣正确形象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最后,指出在古书中的记录中,杜甫是一个性子急,为人小气的人。

此言一出,便在网络上再次引起争议。

就彭敏说杜甫死法前后一事,备受网友不满和争议地方主要聚焦在以下几点:

1、不要去调侃他人的不幸,因为他人的不幸,是众人受苦受难的缩影

杜甫满腹才华,但生逢乱世,不能施展抱负,且一家人生活凄凉,本就是很不幸的遭遇。作为后人,如果还有调侃的语气和言辞去说他,那实在是有失对诗圣的尊重,特别是面对死亡这件事。

中国有句俗话:死者为大。

死亡是人类共同要面对的悲伤,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面对死亡,我们依然要有所敬畏,面对一个留下众多精彩诗篇的诗人的死,更不能随意调侃。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畅销的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曾写道: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在我们想要去批评、调侃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势条件。在想去调侃别人的时候,也要这般想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不懂饥饿对人的伤害

我们常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是因为人的行为方式会受环境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人的基本生理活动会深受影响。

在时局动荡、祸乱丛生的时代更是如此。和平丰收年代,顿顿饱餐,细嚼慢咽,饥荒袭来,便会人人饥不择食,吃起饭来如狼似虎。

诗人也是人,有敏捷的才思,也会有普通人所有的胆怯、畏惧、贪婪、暴饮暴食等,也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甚至做出一些可能大跌眼镜的事情。几天没吃饭,好不容易有了吃的,暴食一顿,人之常情。杜甫即便果真是因此撑死的,也并不妨碍我们对诗圣杜甫最直观的敬重情感,他的爱国之情依然影响着我们。

反而我们应该反思,何以至此......万不可冷嘲热讽,用调侃的言语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在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最后一位亲人外孙苦根,就是因为饥饿过度,吃多了豆子撑死的。当福贵还在感叹苦根这孩子可怜,没怎么吃过饱饭时,却万没有想到,苦根这孩子好不容易吃上了豆子,竟然就撑死了……

饥饿是有记忆的,有时就像填不满的洞,恐慌着想吸收着眼前的一切。没经历过的人,可能理解不了,而经过饥荒的人,则几乎对它永生难忘。

莫言经历过,王小波也经历过。

王小波在他的作品里有提过,他饿到啃铅笔上的木屑。

莫言则在文章里详尽讲述过饥荒年代令人感到恐怖的饥饿记忆:

1960年春天,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起初死了人还掩埋,亲人们还要哭哭啼啼地到村头的土地庙去“报庙”,向土地爷爷注销死者的户口,后来就没人掩埋死者,更没人哭嚎着去“报庙”了。但还是有一些人强撑着将村子里的死尸拖到村子外边去,很多吃死人吃红了眼睛的疯狗就在那里等待着,死尸一放下,狗们就扑上去,将死者吞下去。过去我对戏文里将穷人使用的是皮毛棺材的话不太理解,现在就明白了何谓皮毛棺材。

村子里的人老实无能,饿死也不敢出去闯荡,都在家里死熬着。后来听说南洼里那种白色的土能吃,就去挖来吃。吃了拉不下来,憋死了一些人,于是就不再吃土。还有吃豆饼,把胃胀破,死了......

所以不要去调侃、嘲笑一个几天没吃过饭的人,因为那本身已足够令人。

心酸

3、给诗人贴单一标签,好还是不好?

“立人设”、“贴标签”是现在不少明星艺人常干的事,但殊不知,回顾我们一路在书本上和课堂上认识的那些前人,又何尝不是被后人贴了标签?

李白被誉为“诗仙”,备受后人景仰。我们对他的认识一直都是潇洒豪迈、狂傲不羁,其实,李白也总有不是这样的时候。

李白一直都有当大官的梦想。

在他觉得为官希望渺茫时,唐玄宗突然招他入朝为官,他彼时大笔一挥,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励无数后来人积极奋进;当他看清皇帝叫他来只是想让他写一些娱乐诗,并不打算重用他,且受排挤时,便一走了之,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洒脱。但,李白晚年因政治斗争入狱时,也曾给写过一首《狱中上崔相涣》,其中就有“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一句,可以说李白此时的姿态很卑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知道李白晚年这两句诗,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李白在我们心中还是诗仙啊。他的狂,他的傲,也不会因此减少,相反,李白的形象会因此更加立体,而不是永远单一的狂傲不羁。

对杜甫而言,也是如此,他心怀家国值得敬重。即便他小气,人缘不好,没什么好朋友,会影响到他的爱国形象吗?并不会,反而,我们知道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有着其他人性特点的诗圣杜甫。

当我们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前人单一形象灌输时,极容易对他们形成刻板印象。导致一旦听到与固有形象不同或者有违的话时,就会感觉非常不适应,甚至不能接受,开始质疑他人,或者质疑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没有人是真正完美的,再说,不觉得完美会很无趣吗?

所以,不要轻易给人立人设,贴标签,每个人都是多面立体的,其他方面也要有所体现才好。

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已逝,不管他们因何而死,怎么死的,后人都应多一份怀缅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