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女人还是有一定手腕的。

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已是时日无多了。作为晚清政府中权力最大的女性,慈禧太后在弥留之际仍然不忘对政局的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为了让局势照着自己原有的安排发展,她在病榻上连下三道命令:

首先,慈禧太后对身边的大臣们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不要让后宫干政。”听闻此言,大臣们不禁面面相觑。几十年来,只有慈禧太后说话算数,这已经成为了朝野上下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慈禧太后居然又给后宫下了如此禁令,这不是自己说自己的不是吗?

慈禧太后仿佛看出了大臣们的尴尬,她随即解释道:“自己也是为了大清的基业考虑。”她虽然长久地垂帘听政,但总的来说,女人还是不适合参与国事,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时事使然。

然后,慈禧将矛头对准宦官,要求:“宦官也不能干预政治。”她平日里虽然非常宠信太监,但她心中明白,无法拥有子嗣的太监是根本没有底线的。太监与大臣们不同,大臣们关注国事是为了使国家强盛,是为了国计民生。即便偶尔有小人弄权,那也势必会遭到整个士大夫群体的鄙视。

但是,太监不同,他们插手政治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且,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不择手段。有感于明末时期的宦官乱政,慈禧太后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强行控制。

最后,慈禧太后严肃地宣布了下一任皇帝,那就是:“让年仅三岁的溥仪登基为帝。”当时,光绪皇帝身患重病,恐怕是时日无多了。慈禧特意选择年龄很少的溥仪,以此来稳固她早已布置好的政治格局。看到大臣们牢牢记下了自己的旨意,慈禧太后这才放心地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过了一会,她彷佛又想到了什么,赶紧叫来了身边侍奉自己的太监。太监赶过来后,她挣扎着下旨,说:“自己出殡的时候一定要选个好日子。”

当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慈禧太后在紫禁城中的仪鸾殿中去世了。负责丧事的官员特意找来熟悉风水的人进行推算,风水师说十一月十五日犯冲,最好在第二年的十一月五日下葬。官员们不敢违抗慈禧的临终旨意,只好小心地将灵柩放在紫禁城中,待来年再正式安葬。

慈禧太后在生前享够奢华,在死后也是极尽哀荣。她的尸体口中有一颗无比耀眼夜明珠,其价值不可估量。而且,她的尸体头部戴着一顶布满宝石和宝珠的头冠,只算上面的宝珠就要两千多万两银子。除此之外,慈禧太后的尸体下面还铺着一万两千六百零四粒珍珠,每颗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即使是精挑细选的日子,即使是琳琅满目的宝物,还是避免不了意外的来临。

送葬队伍起程的时候还是一片晴朗,可慈禧的灵柩过了崇文门后,天空突然间出现了一道闪电。开始,众人还以为是幻觉,可是,随之而来的雨丝和惊雷却让他们大为骇然。

看到送葬的队伍乱作一团,负责监管的官员赶忙呵斥,勒令队伍按既定路线进行。听到命令后,抬棺的几个人不敢怠慢,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等到他们来到定东陵准备将尸体下葬时,有人发现棺木的表面居然渗出了血。当时,慈禧太后已经咽气很长时间了,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流出血来的。

周围的民夫看到这一现象,纷纷加快了下葬的速度,唯恐引来灾祸。可是,民夫在下葬的时候突然感到棺材变得越来越沉,都快要扛不动了。他们根本不敢多想,下意识地完成了所有安葬工作。慈禧太后的灵柩下葬之后,这几件怪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越传越邪乎。

后来,有人专门对此事做了解释。

首先,天气突变虽然不常见,但也时有发生,与慈禧太后的出葬时间相碰可能只是个巧合。

再说,棺木渗血,慈禧的棺木放置了很长时间,期间估计会有老鼠等小动物跑进去。而且,为了防腐,慈禧太后的棺木中放置了很多香料,应该是这些香料将小动物引进去的。因此,血液的来源有很多,不能都算在慈禧太后的头上。

后来,李莲英还拿着剩下的一块香料四处打听,暗中找到了一位美国的化学家,那个化学家一看这香料,便说:“这是毒鼠香,它的香味可以吸引老鼠,如果老鼠误食了这种香料就会浑身流血而死!”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少人相信,以至于,后来的说法很多,至今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最后,民夫感觉棺材变沉,很大程度上都是心理作祟。看到天气变化和鲜血后,他们都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中。压力很大的时候,出现一些幻觉也是正常现象。总体来说,鬼神之说大多源自谣传。与其神经兮兮地相信一些异象,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

参考资料:

【《清史解读》、《慈禧出殡当日的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