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曾流传这样一条消息称:全世界第一支新冠状病毒疫苗阶段性成功注射到发明人陈薇院士的左臂上。许多人看到后,认为新冠疫苗研发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胜利在望。但是,这条消息很快被辟谣为“假消息”,配图上实际是陈薇院士赴武汉前注射提高免疫力药物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又有一条关于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传来!据报道,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带领团队,在我国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的五条技术路线之外,独辟蹊径,尝试探索安全性更高的人源细胞载体疫苗,并于2月26日完成了第一针的注射,大约两周后,他还将接受第二针疫苗的注射。

自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后,人们都关心起一个共同的问题:新冠病毒的疫苗到底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毋庸置疑,疫苗是应对传染病“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之一”,如果能够成功研制出来,将对遏制新冠肺炎的传播和发展大有裨益。

此次徐建青教授研发出新疫苗,并亲试第一针疫苗,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许多网友也向徐建青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但是,却还有一些网友却提出了质疑。

网友质疑

据报道,徐建青教授及其团队在从2020年1月时,就开始同步进行核酸疫苗、人源细胞载体疫苗、纳米颗粒疫苗的研发。如今,核酸疫苗已在小鼠身上完成了动物试验,但针对灵长类动物的动物试验正在进行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质疑,灵长类动物实验还没有结束,就上临床了,还给自己打了一针?这样符合正常的研发程序吗?这样会不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呢?这样研究出的疫苗能保证安全性吗?其实,这不是徐建青教授第一次遭受质疑了。

曾因宣布研发出抗病毒喷剂遭质疑

今年1月份,徐建青教授团队就曾发布消息,宣布他们历时六年,成功研发出了一款广谱抗病毒喷剂,每次只需0.5至1毫升,就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引起民众欢呼。

但是,很快就有“丁香园”等许多著名医学媒体以及众多医学界人士对该喷剂提出质疑,该喷剂效果并没有得到验证。随后,这款喷剂便没有了下文。

业内人士看法

所谓的“疫苗”,在和病毒在外形和结构上十分相似,但却不像病毒一样具有强大的致病性。人们把疫苗这种经过改造后的“病毒”注射进人体,人体免疫系统对这种病毒有了记忆,如果感染,免疫细胞就能很快地认出这些病毒,并且快速将它们消灭。

研发疫苗的过程非常复杂繁琐,要经过多道程序,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疫苗的安全,还需要进行动物实验和三期人体临床试验,其中第三期临床试验往往需要过千名志愿者。据统计,一支疫苗从实验室到最终上市,平均需要耗费10.5年的时间,烧掉1.33亿美元,且成功率仅为9.1%,如果要研制更加复杂的疫苗,成功率更是低至2.9%。

即使是在这种关键时期,疫苗研发要简化流程,但是基本的步骤却不能省。针对徐建青教授团队的研发成果,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人源细胞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能否最终取得成功仍然面临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不管怎样,徐建青教授团队目前疫苗攻关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这一点值得我们尊重。毕竟,疫苗早一天研发出来,对我们整个国家以及全世界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