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莫道红颜愁知己,千寻难觅一佳人。且看:苏轼有朝云弹唱琵琶,王巩有柔奴相伴天涯。

王巩,字定国,北宋诗人、画家,苏轼的毕生挚友兼铁杆粉丝。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甚广,其中,被罚得最重、贬得最远的便是王定国。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王定国作为“从犯”,竟比“主犯”还惨,被贬到了更远、更艰苦的岭南宾州(今广西省宾阳县)。

王定国也曾身居高位,风光时家中侍妾良多,但定案之后,纷纷散去,各奔前程,唯有一位复姓宇文、名曰柔奴的歌女不离不弃,甘愿追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柔奴,又名寓娘,原本出身于洛阳大户人家,幼时琴棋书画皆通,后遇家道中落,不幸沦落为歌女。王定国将其买为侍妾后,亲厚相待,柔奴感念恩德,发誓终身不负卿。

岭南宾州在当时是蛮荒瘴气之地,此去经年,柔奴陪王定国吃了很多漂泊之苦。对此,苏轼一直非常自责难过,在《王定国诗集叙》中感慨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王定国无辜受牵连,一个儿子死在了贬谪地,一个儿子死在了家中,自己和柔奴也几经大病,险些丧命,但他自始至终,无怨无悔,还经常写信安慰苏轼,说他在宾州修行,一切安好。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王定国奉召北归,得以与好友苏轼重聚。席间,柔奴献唱助兴。一别多年,苏轼惊喜地发现,柔奴非但没有被苦难生活摧残到憔悴不堪,反而容颜愈加美丽动人,笑容愈加清甜淡然。苏轼不解,试问道:“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莞尔一笑,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柔奴虽为女子,却有如此豁达的心胸,如此深刻的领悟,这让苏轼不禁肃然起敬,灵感大发,当即填了一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人间竟有王定国这般如玉雕琢般的俊朗男子,这让我常常羡慕,就连上天也垂怜他,赐予他佳人相伴。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人人都说那女子歌声婉转,唇红齿白貌倾城,风起时,就像雪花飞过炎夏,世界都因她变得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她从远方归来后变得愈加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中似乎带着岭南的梅花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问她:“岭南的日子应该很苦吧?”她却答道:“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短短一首小词,起承转合,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悠长,更重要的是,兼有思想性和哲理性。前面几句,看似都是在夸柔奴貌美歌甜人年轻,实则是为最后的明理做铺垫。“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最后,苏轼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巧妙道破全词的核心,这不仅是对柔奴更高层次的赞美,更是在向读者宣扬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既非苏轼的原作,也非柔奴的首创,白居易的短诗《种桃杏》开篇两句就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想必,柔奴便是化用白居易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悟,可见其读书广泛,才思敏捷,懂得活学活用,并且非常恰当。

徐志摩在写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苏轼与王巩都是那个幸运的人,朝云不只是侍妾,更是苏轼的知己,柔奴不只是歌女,更是王巩的指路明灯,不仅给了他爱与陪伴,更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予了他在苦难中前行的力量。人生在世,得如此一红颜知己,足矣。

参考资料:《全宋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