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瑞幸咖啡悄然全线涨价1元,被网友称为“不认真涨价,认真卖萌”。早在两年前还无人知晓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如今经历过创造全球最快IPO纪录的轰轰烈烈,也接受了跌破发行价的惨痛现实,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至少瑞幸咖啡的名气已经打响到了全国各地。

从成立到上市,瑞幸咖啡只用了短短18个月,创造了全球最快IPO记录。而这样一家传奇的上市公司,却只是其董事长陆正耀的第三家上市公司。2014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神州租车、2016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的神州优车,都是陆正耀一手创建的。

凭借瑞幸咖啡的成功上市,瑞幸咖啡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已经让其早期投资者陆正耀以130.8亿元的财富身家位列201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94位。之前,瑞幸计划在2019年底前将门店数量增加至4500家,从而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早在2019年1月,挖贝新三板研究院发布2019新三板家族财富榜,神州优车陆正耀家族以142亿元位居榜首。

热衷于长跑并因此成功减肥的陆正耀自言是“狮子型”的领导人,看准了猛扑上去,快速结束战斗。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法和强悍的业务打法,陆正耀在先后把神州租车、神州优车、瑞幸咖啡送上市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上市型创业”的质疑。陆正耀认为,凭借其“陆式资本术”——“看准风口、成立公司、巨额融资、烧钱扩张,迅速谋求IPO”,无论小鹿茶还是宝沃汽车新零售,都能复制瑞幸咖啡的奇迹。

1、25岁创业,36岁进入汽车行业

公开资料显示,陆正耀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屏南县。1991年,陆正耀自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在石家庄当了三年公务员,之后辞职创业,创立名为DITEL Technology的品牌,从事通讯设备代理及系统集成等业务。2003年10月,陆正耀成立北京华夏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企业VOIP业务,并且拥有中国电信在北京67%的市场份额。北京华夏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还是神州优车的曾用名。

2005年,陆正耀模仿美国汽车俱乐部AAA创办UAA(联合汽车俱乐部)。这段时期,就能看出陆正耀拿钱砸市场的风格——邀请大量车主免费体验UAA的服务,每发展一个会员,都要提供免费地图、员工手册、标贴以及其他资料。通过烧钱抢市场,UAA的标识很快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2007年,UAA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陷入困境,也正是这时,陆正耀看到了租车市场的机会。当时,公路基础设施开始完善,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更重要的是当时政策解禁了租车行业,租赁车辆不再需要办理出租车运营牌照。

2007年12月,陆正耀正式成立神州租车的时候,全国各地已经成立了5000-10000家左右的汽车租赁公司。当时,早在2006年就成立的至尊租车与一嗨租车已经发展比较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砸钱抢市场的资本术

至尊租车在2006、2007年完成5500万美元融资;2008—2010年期间,一嗨租车先后拿到启明创投、高盛、国内多家银行的上亿美元投资。而陆正耀一进入这个市场就把所有家当都投入进去,拼命扩充网点和车辆数。2010年,为了挺过资本寒冬,陆正耀引入联想控股高达12亿元的注资,自己变成小股东。随后几年,神州又引入华平资本的大额投资。

通过资本上的领先,神州租车在网点数量和车辆数量方面都先后超越竞争对手,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汽车租赁企业。2014年9月,神州租车在香港上市。

用同样的扩张风格,在神州优车和瑞幸咖啡中也运用的恰到好处。

2015年1月,神州专车正式上线,一年后,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将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2016年7月,神州优车在新三板挂牌,交易首日市值高达417亿元,意味着从上线到上市只有一年半时间。

3、员工创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瑞幸咖啡的创始人并非陆正耀,而是跟随陆正耀在神州一路打拼的钱治亚。钱治亚从神州辞职创业,陆正耀公开表示支持,并且这种支持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资金上的支持。

从瑞幸的招股书也可以看出,其早期资金来自资本实力雄厚的神州系,陆正耀持股30.53%为最大股东,陆正耀姐姐控制的Mayer Investments Funds(持股12.4%)。

神州之于瑞幸,可谓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出来独立创业,陆总(陆正耀)不但投资我们,还借钱给我,我不擅长资本,陆总做董事长可以在战略和资本上帮我们把把关,公司现在跑的非常快,这样我可以更专注业务和运营。”钱治亚在2018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还特意解释了陆正耀和瑞幸咖啡的关系。

钱治亚统领下的瑞幸咖啡还是有着鲜明的神州优车特征。无论是疯狂的补贴政策、斥巨资邀请的代言人、还是“无限场景”的核心打法,都可以依稀看到陆正耀的套路和玩法。

2019年3月,陆正耀以41亿元买下德国老牌汽车企业宝沃控股权,收购宝沃遭到了神州的两大主要机构股东的反对。毕竟宝沃在被国内企业福田汽车收购后,一直处于巨亏包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