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的主人公王景刚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医者,他身上那种拼劲和笑谈生死的乐观精神着实让人敬畏。

干在前面

作为新华区小赵庄乡卫生院院长的王景刚,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或许他只是千百个基层卫生战线的一员,而这个春节他却用行动把名字刻在了护卫新华平安的战疫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1月,春节临近的喜庆冲淡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关注,而这时,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王景刚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参加过非典和甲流等疫情防控的他已预感到风险的来临。他第一时间把乡卫生院的全体人员召集在一起,要求取消春节假期,全部备战随时到来的疫情。谁知,一切比预想中还要快,不久,全省启动了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而这个除夕夜,王景刚也就在单位上过了。

正月初一,他接到值守姚官屯高速路口的指令,二话没说,带着同事鞠振杰,张洪岩迅速到达执勤点测量体温。这天的室外气温零下八度,体温枪根本无法工作,他就一边怀里抱着体温枪,一边跑跳着取暖,晚上到了换岗的时间,考虑到第一天刚接手的同志夜班业务操作不熟练,他又陪着坚守了一夜,而此时的王景刚已是3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了。

疫情防控正值春节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的紧缺是摆在全区和广大基层一线医务工作面前最大的难题,王景刚从值守岗上下来后,仍是不肯休息,自己跑遍各个医药销售点为卫生院的同志们准备防护用品,并挤出时间给大家进行防护培训,每天都好似没有困意一样,因为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咬住牙,干在面前,带个好头。

不惧风险

防疫的任务很快就下达了,小赵庄乡卫生院作为第一梯队进入隔离点值守,全区的密切接触者都要由他们来看守,这是真正的硬战,可谓危险重重,虽然院里的同志们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十分的紧张。王景刚就边安抚边帮大家捋清防护顺序,穿脱隔离衣、手部卫生、穿脱手套、穿脱脚套,样样都是细之又细,慢慢地让大家放下了焦虑,找回了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驻隔离点,每天都要为被隔离人员送饭、代买、测温等,隔离区的消杀、医疗垃圾回收、操作记录、非一次性医护用品消毒等也是必不可少,可以说每一分钟都伴随着危险。王景刚带头冲在前面,有腰伤的他每天都会定时背上药桶在隔离区消杀,一次就是三层楼;送饭送水,他也是抢着上,为节省防护服,多人的饭菜一个人分次送到房上。

遇到被隔离的人员不理解,情绪不稳定,王景刚就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其隔着门谈心、唠家常。有的被隔离者想自己做饭,他就按其要求把菜品送上去;有的要喝纯净水,他也是每天抬上去,穿着隔离衣拎桶爬三楼,一趟就满身是汗;有对饭菜不满意的,他就安排变着法地按其要求提供;还有要水果、要提高免疫力药等等,他也是尽力满足。王景刚说,被隔离的群众出不了屋子,没人说话,要多理解,尽量给予必要的帮助。而这每一次的帮助背后,都是被感染风险的叠加,但他从未因此退缩。

积极面对

对面危险,每个人都会有紧张情绪,医务工作者也不例外,为了缓解大家的压力,王景刚付出了很多。下雪天,他第一个起床扫雪,等别的同事起来后,他就边扫边唱,边给大家讲笑话,缓冲同志们的压力;每天,他还会带领着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做广播体操,增强体质。王景刚一直鼓励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专业的防护,没什么可怕的,只要积极乐观的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他自己从进驻隔离点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别的同志每间隔七天换一次岗,而他却一直坚持着一线带班,常驻隔离点。

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基层医务团队拼劲十足,有的把女儿放到老家自己上隔离点,怕想孩子情绪控制不住电话都不打;有的脊髓脱髓鞘,疼痛难忍仍不下火线;有的怀孕7个多月仍坚持每天上班;还有的家人病重却没有请过一天假。就像乡卫生院的鞠振杰在自己的日志中写到:“我的每一位同事都在自己的位置默默付出。而大家的动力都来自于一个人,就是我们的王院长!他豁达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平凡但他的光芒却可以照到我们每一个人。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景刚的妻子参与到社区检测点上的值守,孩子每天一个人在家中复习备战高考,他的志愿就是考取一所医学类院校,将来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也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王景刚这样说,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要站出来,人活着总要做些什么,如果这件事是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就去做,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尽一名医生的应尽之责就无怨无悔!

作者:穆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