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故事”做掉了“鲁迅文章”?为何我们的优良文化加速倒退!

说明,本文源于某读者君的提问,原题目:小学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没了,明星的故事反而出现了很多,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摒弃?

这是个非常沉重而且操蛋的话题。提及鲁迅,有许多光怪陆离的漩涡,例如他遗弃了发妻朱安,却又不给许广平名分,让许做了一辈子小三,譬如他骂军阀骂国学大师甚至骂科学家李四光骂抗日英烈杨荫榆,却唯独不骂蒋介石和日本人,又比如他愧对蔡元培的知遇之恩和各种关照,忘恩负义到没朋友(许寿裳另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凡事有果必有因,论及鲁迅上述的一些所谓短板,尽管大多数人有诟病和责备的权利,但深谙鲁迅经历和心态的人自有公论,借用郭德纲的一句名言:

那些不知道你遭遇却又骗你大度的人,离他远点,雷电交加的时候,会波及到你!

平心而论,鲁迅的许多文章如《祥林嫂》、《孔乙己》、《狂人日记》、《药》、《社戏》、《故乡》等名篇,让高中生来读还算恰当(尽管仍有些吃力),对小学生们来说就更为难,不过个别篇目,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少年闰土》,对小学生来说,那可真的是如醍醐灌顶,绝非杨朔、茅盾之流所能比拟,更遑论根本就是快餐文化的“明星故事”了。

如果将“明星故事”纳入课本,即便是有所为“接地气”的贴近感,也和于丹之流忠君爱国的毒鸡汤相差无几,轻则荼毒性灵,重则三观萎靡,效果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嘛要用明星故事取代鲁迅文章嘞?

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然而近几年随着文化多元的大环境和趋势,关于鲁迅地位的评价和争议此起彼伏,至今尚未有尘埃落定之迹象。

不只是如王朔等痞子文学作家的诘责,某些体制内作家如冯骥才、魏明伦等也对鲁迅发难,指斥鲁迅“德不配位”或“名负其实”。

然而论及鲁迅,从题主的疑问而言,鲁迅的某些名篇做小学生课文最好不过,例如前文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从真挚童趣到儿时纯真的友谊,都绝非后世作家文笔所能构思比拟,若以“明星故事”取而代之,未免显得不伦不类,而且小学生本身辨别能力有限,审美能力轻微,几乎是一张白纸,放着鲁迅“润物细无声”的膏泽弃之如敝履,却用明星故事那种馊味鸡做营养餐,罪莫大焉。

时至今日,或许鲁迅的金刚怒目和狷介不合时宜,然而放眼赤县神州,能如当年迅哥儿那般挥动如椽巨笔,振聋发聩的洪钟大吕又有几多?

更何况,当今社会,如佛山小悦悦,南京彭宇案之类道德滑坡的案例不胜枚举,若然重塑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廉耻心,又岂是区区几篇明星故事所能勉为其难?

综上所述,用明星故事替代鲁迅文章,这绝对是文化的摒弃,而非进步!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