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白金蕾 )3月4日,微信发布近期平台违规公示,部分第三方应用程序通过分享等行为,涉嫌拉取微信关系链、涉嫌诱导下载,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了威胁,微信已根据平台规则进行“强提示”,需要跳转访问。这其中涉及腾讯朋友、钉钉等应用。同时,健康码”的访问不受影响。

此前,微信和钉钉曾因健康码中夹带“吱口令”发生分歧。3月2日,多个城市的健康码出现无法在微信端打开的情况。健康码技术提供方阿里方面称,“原因是微信全面封杀钉钉的域名,造成浙江等24个省份的健康码在微信端无法正常访问。”

对此,微信回应称,3月2日晚杭州健康码出现无法直接跳转,是因为该码标记了口令类信息“吱口令”,触发了《微信外部链接管理规范》中的第17条“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微信方面已在3月3日上午联系并建议服务提供方调整,目前对方已在指引下完成整改,已恢复其外链的正常跳转。

上述事件再次出现在本公告的案例中。公告称,某健康码对正常域名进行“变种”,调整为“拉群”、“拉人头”的链接,微信与其主动沟通,对方并无调整,目前用户仍可复制该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

微信还在公告中称,对于此类违规链接,微信内依然可以进行正常的展示和发送,但出于安全原因不再做直接跳转,用户可通过“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的形式进行访问。一位腾讯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这并不意味着拦截任何应用,而是做了强化提醒。

此次微信主要公示的有两类违规行为,违规外链和违规小程序。

关于违规外链,近期,经用户投诉和平台主动发现,有第三方APP通过拉群、分享等涉嫌获取微信关系链的方式,来微信“串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隐私信息可能会泄露。

通过邀请链接、邀请口令、邀请二维码等方式、涉嫌诱导用户下载应用程序的外链也在违规之列。实际上,微信平台一向“一视同仁”,腾讯朋友、腾讯新闻、微信读书等产品都曾接受过类似的违规处理。

此外,公告还显示,“假红包”骗局在网上流传多年,疫情期间又出现了新花样,一些假红包在“提现”时要求必须填写个人信息。而随着小程序生态的繁茂,小程序违规也日渐增多。近期,少量借疫情防控工作名义涉嫌违规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出现,微信也进行了主动排查及处理。2020年以来截至目前,在代码审核侧拦截3252次,涉及2392个小程序。

新京报记者 白金蕾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