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高危职业,也是一个压力非常大的职业。

在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之下,在多数教师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之时,一线老师,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如何有效缓解压力呢?

第一,学会面对现实。

现实情况是,作为一名一线老师,很难得到职业荣誉感,很难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同认可。举个例子,在我们一年级,不少家长,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反而十分关注孩子的“身体”。比如,孩子会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孩子会不会在校园里受伤。

上个学期,一年级办公室来过两次家长,都是这种情况。第一次,一年级一个男孩在操场上玩,膝盖擦破一点,老师发现后,观察伤口不需要就医,安慰了孩子一下。结果呢,家长得知情况后,直接冲进校园,用手指着老师的脸,大声斥责老师:干吗不第一时间通知我!干吗不带孩子去就医,出了问题你负责呀!当时,被指责的班主任老师一脸委屈。

第二次,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奶奶,一大早冲进办公室,告诉老师:我们家是女孩,同桌老欺负她,老师你管不管!老师刚说了句“孩子之间难免磕磕碰碰”,这位奶奶发怒了,在办公室开始大骂,神情非常激动。那位老师,陷于难过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老师们遇到的是中层领导劈头盖脸的批评,有时,老师们遇到的是家长蛮不讲理的指责。当面对这些情况时,老师们百口莫辩。但是,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心理的压抑,就会慢慢郁积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就是,一到学校,一进班级,一看到校领导或家长,不由自主就产生了一种惧怕,甚至是心理障碍。

当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时,一线老师,如何处置呢?

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

现实情况是,学校领导,只要你带的班级和课程,平安无事。家长们呢,只要你不体罚他家孩子,只要他家孩子没有被大同学欺凌,就ok了。所以,身为一线老师,你要看清楚这个现实,也要顺应这个现实。教学工作,咱们认认真真搞,该怎样就怎样。但是呢,神经一定要绷在孩子们的安全上,最好不要发生让校领导或家长找来的事件,如果不可避免出现了以上情况,那么,你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让自己心平气和地接受,不要与别人发生争执,你越争执,心里会越难过。当你学会了正视现实,反而是对自己心理健康上的一种有效保护。

第二,巧妙避开压力。

教师工作压力大,体现在许多方面。

教学成绩要好,这是最大的压力。一个年级,好几个班级,一到中考、期末考,或者抽考的时候,学校就会给各个班级排名。成绩排在前面还好,成绩一旦排到后面,校领导大会小会含沙射影批评,传出去家长们也会质疑你的教学水平。当然了,他们不会管你的班级生源,跟人家有没有差别,只会质疑你的教学水平。

职称上不去,这是更大的压力。职称不能如期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就上不去。一个小年轻,比你工作晚,人家职称上去了,一个月比你多几百元,窝火不窝火?

不能出教学事故,一旦出现了事故,就会有许多麻烦,这方面的压力,更甚于前两个方面!毕竟,许多事情不可测,不可预料。

以上几个方面,是最容易给一线老师带来压力的。那么,如何巧妙避开这些压力呢?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学一学阿Q身上的精神,什么呢?管它呢,不理它了,随它去吧!毕竟,压力放到心头,会让你崩溃,而避开压力了,不理压力了,它自然而然,就无法伤害到你了,不是吗?

面对压力,我们不是要与它战斗,与它正面交锋,而是要避而不见,视而不见,而是要学会,将压力小瞧,将压力扔掉。当你学会与避开它时,你就能获得愉悦的心情了。

第三,进行压力释放。

身为一线老师,最应该具备的一个能力,就是压力释放的能力了。

因此,在这里建议同行们,你最好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下班以后,约同事逛个街,打个小麻将,吃个饭,近一点的地方开车去玩玩……其实压力释放的方法,有千种万种,哪怕你去ktv唱个歌,也是个很有效的办法。

最怕的就是那种老师,上班了拼命教,下班了还把工作带回家,作文改不完,晚上伏案加班改。备课没完成,趴床上也要弄完。长期这样干,你的压力,只会爆表,不会消失。

当老师,既是高危人群,又是压力最大的人群,只有学会压力释放,繁重的教学工作,才不会压垮你!如果你不警醒,那么,这份教学工作带来的压力,就会让你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曾经有专业人士,做过一项调查,调查一线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结果呢,采样了8000多名老师的数据,反馈出一个结果,那就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师,压力都很大。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另外,还有百分之二十的老师,生理健康状况有问题,让人担忧。也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老师,心理健康不佳。

看到这个数据,同行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作为一线老师,学会减压,学会释放,学会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当下最应该具备的一个能力!当好一名老师,教学水平固然重要,口才言谈固然重要,人际关系固然重要,但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能力,就是减压的能力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如何应对现在繁杂的教学工作?如何应对那些“挑刺”的家长呢?

同行们,让我们一起面对工作带来的压力,并将它转化为生活的调剂品,不要让它,再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