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快递小哥一边打电话,一边将快递帮前来取件的用户找快递已经当前常见的场景。

受疫情影响,无论是外卖还是快递行业,都在实行“无接触配送”,但因为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无法进行送货上门服务,丰巢、菜鸟快递柜都无法进行投放,每一单都需要消费者亲自去小区门口取回。

2月初,随着武汉火神山医院的交付使用,一家没有店员、没有收银员,买完东西扫码即走的无接触24小时收银超市也在网络走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并获得3.2亿阅读量和1.9万讨论。

在火神山医院之外,由于疫情的特殊性,盒马鲜生、美团、饿了么、多点Dmall、肯德基等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相继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喜茶则借助智能取餐柜实施“无接触取餐”。

一时间,一系列“无接触”操作也让“无人零售焕发生机”的声音出现。

风起2017 无人零售洗牌

“无人零售”概念的出现,可回溯到20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6月,第一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落地上海,并获得GGV等风投的一亿元投资。此后,阿里无人零售淘咖啡快闪杭州、顺丰上线无人货架丰e足食、京东到家推出无人超市、饿了么推出e点便利……无人零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拥有便利店基因的企业都在大量布局。

风口已至,传统企业也开始加紧布局这一领域。娃哈哈TAKE GO宣称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伊利也提出要在2000多个社区内做无人便利微店的计划。居然之家无人便利店EATBOX也在北京商场内落地,但受商场营业时间影响,所谓24小时营业时间也无法实现。

2017年无人零售走入大众视野,并在短期之内成为风口。无人超市、无人货架等产品形态相继出现。

此后智能货柜也在封闭式写字楼不断铺设,不同于无人货架的高货损,智能货柜通过扫码识别自动开柜,商品即扫即取,有了技术加持,商品货损大大减少。但众多企业蜂拥而上,带来同质化严重这一问题。

无人零售这一领域经历2017年的爆火,2018年赛道渐冷,经历过快速烧钱后,鲜有资本再关注。

人力维护成本、高货损、标品毛利低、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等问题,无不印证着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缺少现金流,2018年后不少无人零售领域的明星企业开始销声匿迹。

智能货柜实现“无接触”

近两年,无人零售很少被提及,部分零售企业也实现“无人”与“有人”之间的平衡。以新兴便利店便利蜂为例,消费者选购商品后,可以选择由店员进行结算,也可以在机器上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助结账,也节省了排队等待时间。

除了常规渠道结算外,永辉、多点Dmall、盒马鲜生等商超都在推行自助购物,门店内都设有自助结账专区。以手机自助购、智能购的新型结算方式,取代部分人工收银,从而减少商超人工成本的压力,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

笔者观察到,随着自助收银的推广,一些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这一结算方式。

而在疫情期间,“无接触配送”成为焦点,自助购背后的“无接触收银”有效缓解了门店的人流聚集,减少了消费者与收银员之间的近距离沟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餐饮、快递、商超等服务行业都在进行调整,不断推出新的模式。

永辉超市在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连园小区正式启用具备保温、冷冻等多种功能的生鲜智能快递柜,消费者通过永辉生活APP下单后,永辉物流配送至生鲜智能快递柜供消费者自提。

此前,京东7FRESH七鲜超市在北京通州BOBO自由城的区西门设置了5台智能售卖柜,让消费者可以在无接触环境下购买到食材。

一直以排队“闻名”的喜茶在疫情期间,营业中门店仅接受喜茶GO小程序无接触点单,部分门店也设置智能取茶柜,可自行取茶。

2018年无人零售之所以一地鸡毛,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不成熟,接受程度有限,所以市场需求没有完全打开,市场规模扩展受阻。另一方面,无人零售本身存在的技术升级、商品种类、商品定价、售后服务问题,使得用户体验下降,导致了客户逐渐流失。

未来无人零售行业在发展中,需要做好市场需求定位和调查,寻找和挖掘潜在需求;也需要努力做好技术、产品和服务升级,增加用户粘性。

无人零售成本仍是难题

今年1月初,瑞幸咖啡宣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进一步密布网点。就在2月12日,首台瑞幸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在武汉六七二医院投入使用,此后也陆续被投入到武汉各大医院使用,并免费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咖啡服务,这一操作也获得诸多好评。

复工企业逐渐增多,但白领们仍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智能货架也成为“新宠”。

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无接触服务将会逐渐取代简单劳动,成为主流的服务方式,但是复杂劳动服务业,要想实现无接触服务,仍会将面临不少技术难题。

当前零售企业纷纷开启门店数字化运营,通过大数据指导经营,实现效率最优化。无人零售基于技术层面的探索,让希望控制成本的企业看见了可行性。同时,也大大减少消费者排队等待的时间。

但目前数字化运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依旧是难题所在。无人零售会不会重新“复活”,再次受到青睐?

疫情刺激了智能货柜和无人零售的需求,可以看到类似无人超市、无人配送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缩短了市场对无人零售的接受的时间,另一方面,促进了用户消费方式的改变,也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有利好的一面。

但长远看来,笔者认为这仍是巨头的游戏,中小企业再进入这个赛道没有先天优势,也没有资金支持的话,结果可能和两年前一样,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