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场上的日军,穷凶极恶、狡猾残暴、冷酷无情,是一伙极难对付的敌人,这使整个抗日战争进程漫长而艰巨。

然而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表现,却是另一番景象:被美军堵起来打,从太平洋一路被驱赶到家门口,数量巨大的日军似乎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杀要么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期间日军共阵亡220万人:中国战场40余万,缅甸战场18万,其余大都折在了茫茫无际的太平洋。

美军用了什么手段,将恶魔般的日军驯服为待屠的绵羊?

在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极力反对进攻美国。山本曾留学美国,并担任过日本驻美使馆武官,在日本国内没几个人比山本了解美国。

他很清楚,日本虽然能在亚洲横着走,但在美国强大底蕴面前,仍然不够看。在和平时期,美国醉心于发展经济,只是把军力限制在较小的规模。一旦开战,以其雄厚而完善的工业体系,随时能转变为令人畏惧的战争机器,其战争潜力是日本无法相比的。

当然日本强行攻击美国也有一肚子苦水,除了美对其控制战略物资出口,盛产石油、橡胶的东南亚地区,也是欧美强国的传统地盘。以日本的贫乏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战时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最需要的是时间,原计划以珍珠港重创美太平洋海军,能拖住美国一年,那么将会大大缓解日本的危急状况。他们可以趁机占领东南亚,获取丰富的战略原料。

然而美国的再生能力超出了日本意料,只半年后,就在中途岛重创日本联合舰队,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自此拉开吊打日军的序幕。

以海战主力航母为例,战前日本十艘航母,比美国还多三艘。珍珠港事件后,日本陆续新建和改造15艘。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数字达到日本十倍,仅主力埃塞克斯级航母就下水22艘。

在以航母决定海战胜负的年代,这种压倒性的优势让日本人彻底失去制海权,从而也失去岛屿作战时的制空权,这意味着每一座被日军重兵盘踞的岛屿,都将成为他们的坟墓。

太平洋上的岛屿对日本有多重要呢?由于当时飞机航程有限,美军如想攻击日本本土,必须夺取这些岛屿作为中转站,因此这些岛屿构成了日本遏止美军进攻本土的屏障。

一旦岛链被突破,整个日本列岛将彻底暴露在美军的炮火下,任其揉捏。而早已失去海上优势的日军,不得不在重要外围岛屿囤集大量兵力,以此阻止美军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战略意图既愚蠢又无奈,随着太平洋战况愈发恶化,日军将其他战场上的精锐,大批补充到太平洋战场,如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前苏进攻东北时,关东军一触即溃,实因早已被抽成了空架子。

然而妄图添兵续命的意图,显然是徒劳的,最大贡献是让更多的日本士兵,无谓消耗于守岛作战中。

在美军夺岛战役中,无一例外呈现一边倒态势,而且发展为套路式战法:

在四面皆海的岛屿上,援无可援、逃无可逃,什么迂回穿插、分进合击等日军拿手战术,根本无处施展。他们唯一能依赖的,就是那些钢筋水泥构筑的“老鼠洞”。

美军数百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将岛屿围得水泄不通,上万吨的弹药被泼洒到方圆不过数公里、数十公里的区域内。日军除了躲在掩体中挨炸,根本找不到其他有效的反击方式。

日军引以为豪的顽固,也使得他们无法面对被俘的命运,成批“玉碎”。每座岛屿驻扎日军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结果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生存率极低。侥幸活下来的日本士兵,即使在几十年后,仍会被噩梦惊醒,可见当时之惨烈。

仗打到后面,美军也学精了,改逐岛争夺为跳岛战术,绕开那些次要岛屿,既减少伤亡又加快进度。那些被困在岛上的日军插翅难飞,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军舰队不断逼近日本。

除了猛烈的炮火,饥饿、疾病、绝望同样是干掉日军的大杀器。如菲律宾战役,日军阵亡总数五十万,大部分竟然不是死于战斗中,长期给养不足令其骨瘦如柴,继而被肆虐的热带病折磨致死。

美国大兵抽着香烟喝着可乐,日本士兵啃着树皮打着游击,甚至有位名叫小野田宽郎的鬼子,直至二战结束30年后才放下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日军150万巨大阵亡数字相比,美军在太平洋亦付出15万余官军的生命。造成如此悬殊阵亡比的原因,更多是来自双方国力的巨大差距而非战斗意志,很明显日本惹上了一个不该招惹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