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卖场惯例:顾客一进店就立即接待,接待的第一句话通常有这4种:

A、“先生,需要我帮忙吗?”

B、“先生,请问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C、“先生,请问你需要什么价位的?”

D、“先生,你先随便看看,有需要随时喊我!”

面对如此的问访,又该如何回答?一项天销网的调研统计数据表明,答案往往是:我先随便看看!或者装作没有听到。然后,导购和顾客之间便产生一层沟通“冰带”,接下来再去上前介绍,就会显得很生硬,甚至于尴尬,当然,推销难度也随之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顾客进店时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他们还没有找到目标之前,或者没有发现让自己稍有兴趣的产品之前,导购就提前介入顾客的思考范围——甚至是喋喋不休的介绍产品,往往会受到顾客当下心理的排斥……

小结:导购接待顾客的时机不能过早,那样会招来拒绝;但也不能太晚,这样也会让人感觉怠慢,服务不周到。导购需要学会用余光去观察,观察合适的时机。

天销网的统计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进店的顾客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顾客,一进店就急迫的寻找目标,或者直接问导购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产品,第二类是沉默型顾客,进店不说话,有些斯文,整体节奏较慢。

主动型顾客相对来说较好接待,例如,一位顾客进门就东张西望,显得有些急迫,这时你就可以展开下面的导购流程。

至于第二类是让大家最头疼的,对沉默型顾客一定要给顾客一定的选择空间,包括时间空间和物理空间。

如果此时你再说:先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你的?那就给顾客带来一定的压力,致使顾客说“先随便看看”。

分析:在迎宾之后,导购应该给顾客10-20秒的独立浏览时间,而这段时间就是导购的寻机阶段,天销网的统计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沉默型顾客会出现以下5种情形;

A、用手触摸商品看标签;

B、一直注视同一商品或同类商品;

C、看完商品看导购,

D、走着走着停下脚步,想往里走又有些徘徊;

E、浏览速度很快,无明显目标物。

分析:这时导购应该快速上前,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开始接近顾客……

首先,导购要同顾客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紧跟。

第二,千万不要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聊天,看书等都是这段时间最为禁忌的,因为这些行为很难让顾客相信你是一个规范的品牌。

建议:导购的行为必须与工作有关,并且最好是动态的,这样你才便于观察顾客的状态,方便寻机,比如可以调换样板,清洁某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