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文化部最新统计,豫剧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曲剧种,与越剧、评剧、梆子等地方剧种相比,豫剧无论是在流行范围还是受众人数上都牢牢占据着优势。著名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提到,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中国,无论你身处何地,都会遇到河南人。豫剧作为河南盛行的戏剧,被大部分河南人所热爱,在长期的迁徙和工作中,这种极具感染力的地方戏剧被带到了中国各地。甚至有很多人将豫剧带到了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演出,西方人称赞其为“东方咏叹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剧作为传承两百多年的传统戏剧,其包容性非常之强。京剧其实最开始是由南方徽班进京发展而来的,之后京剧融入了湖北汉班的腔调,形成了现在独特的京剧韵味。北京人跟别人起争执时常会说:“你丫跟我叫板是不是?”叫板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京剧,可见京剧其实已经融入到北京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京标志。随着时间的流逝,京剧虽然涌现了梅兰芳、尚小云等国粹大家,但是愿意继承这种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人认为,豫剧完全可以取代京剧的位置,事实究竟如何?

其实,艺术都具有独特性,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唯一的精神中心,而评判戏曲艺术是否优劣本身即是一个伪命题。那京剧与地方戏剧的区别究竟在哪,不得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发展轨迹不同

清朝初年,京剧与昆曲并存与京城戏曲舞台上,在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个地方的戏曲特点,所以从京剧中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东西。地方戏曲源自于当地,所表演的内容多为地方特色。京剧的舞台艺术需要在文学、表演、音乐、锣鼓、勾脸等完整的程式,其艺术手段十分丰富但要求也较为严格。京剧作为最早入宫为王公贵族表演的戏剧,不同于豫剧,京剧需要表演的生活领域较宽泛,塑造的人物类型也更多,技术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要求相当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曲腔调不同

豫剧因为语音的差异,具有区域特色将其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目前祥符调与沙河调都已经逐渐没落,只有豫东调还广泛流传着。京剧使用的是尖团字和上口字,京白、韵白、苏白,京剧的特色腔调为中州韵、湖广音,唱念都与豫剧有着较大的区别。豫剧起源于中原地带,所以戏曲有“中和”之美,唱腔简约诙谐,高亢激越。京剧根据扮演角色的不同,唱腔或为莺声燕语,或为粗狂豪放这一点与豫剧有几分相似之处。

面向受众不同

京剧作为宫廷戏,其本质就是为了富贵人家的消遣。京剧的故事多为历史上发生的,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这就需要观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明白戏曲的内容。豫剧作为地方戏剧,使用的语言又是较为流行的北方官话,所以在一些语言上并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而且豫剧文词通俗易懂就算是文盲也能看懂,所以豫剧曾一度超越京剧成为最流行的戏剧。但是随着京剧的逐渐发展,尽管豫剧的历史比京剧悠久,却只能被称为地方戏曲。

道具不同

豫剧多出演于乡镇之间,舞台的搭建和演员的服装都较为随意,比较切合生。而京剧多在剧场演出,其道具,舞台布置,乃至演员的扮相都十分讲究,甚至有些戏服都是经历多代传承的。豫剧表演是画脸无论角色是谁,都采用油彩画脸,用笔肆意豪放,而京剧脸谱根据人物的不同有各自独特的画法,色彩丰富度以及面容多样化都比豫剧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剧传承成为问题

京剧发展至今已经度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尽管有一段时间百花争放,出现各种各样受人欢迎的戏曲班子,但传承至今,很多年轻人对京剧的了解仅限于其“生旦净末丑”的分类上。伴随著名京剧演员的相继辞世,传统京剧的传承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京剧表演不仅要求演员有过硬的素质本领,还需要唱京剧的灵性,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对这些感兴趣。京剧也不似豫剧常会“更新”,总是守着旧时的演唱戏曲,不结合当下衍生新的表演,很多人失去看京剧的欲望。

由此看来,豫剧和京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认为京剧是“阳春白雪”,比其他剧种要高雅的多,也有人说豫剧是“下里巴人”,现在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未免有失偏颇,无论是哪种戏剧的流行,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实在没有必要非得分出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