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烧鲫鱼、清蒸鲈鱼、茄汁桂鱼、花鲢鱼头汤、酸辣巴沙鱼……

有没有发现,最近上海人餐桌上的鱼多了。

最近,被称为上海主副食品供应底板“压舱石”的上海农场发布了一组数据:从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至2月23日,上海农场累计向上海市场供应鲜活鱼208.35吨,同比去年增长768%;优质大米1124.3吨,同比增长112.1%;猪肉175.5吨,同比增长90%;新增禽肉、鱼制品和新鲜时蔬三大类产品,累计供应禽肉74.5吨、鱼制品14.3吨、新鲜时蔬7.5吨;此外,菌菇、鸡蛋的供应量分别达到671吨、455吨。

不难看到,在各类农产品中,以鲜活鱼为主的水产品异军突起,销售增幅巨大。虽然上海农场的产品只占上海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但将源头供应数据与零售端的数据相结合,能看出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正越来越丰盛。

“节日期间受物流影响,有些产品确实出现过短暂缺货。但即便是节日期间,补充的产品很快就跟上了,尤其是各种水产品、快手菜。其中,活虾活鱼的备货量足充足,价格一直保持稳定,消费者下单率也很高。”叮咚买菜相关人士介绍。

光明渔业销售总监赵永生负责对接上海农场的水产品与上海市场,也发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疫情发生前,大约一半的水产品供应零售市场,还有一半进入餐饮企业、团餐生产企业等;疫情发生后,餐饮企业、团餐生产企业的采购量少了,零售渠道的需求量大了。而且零售渠道对鲜活鱼产品的需求增幅明显,最近一个月,鲜活鱼销量增长了七倍。”很多鱼制品还借此打开市场,包括巴沙鱼柳、黑鱼片等,“在此之前,这类产品还没有卖过零售市场。但最近一个月,这类鱼制品销量增长了两三倍。看来,上海市民在家做菜的热情不低。”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上海市场买菜买肉“定闹钟”“拼手速”的现象已大为缓解。

在蔬菜供应方面,上海市郊100多个种植基地和农业合作社纷纷通过套餐直送,将新鲜采摘的蔬菜配送上门。在不少基地或合作社提供的套餐里,还有菌菇、水果等花色品种。有了买菜新渠道,市民“笃悠悠”地打个电话订购新鲜蔬菜,隔日就能收到菜。

在禽蛋水产方面,本地和外地的产品都源源不断上市,超市卖场的货架上、生鲜电商的页面上,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

除了水产,猪肉也是颇受上海市民青睐的产品,虽价格呈季节性上涨,但供需总体平稳。光明农牧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日供上海市场猪肉60吨;且根据保供需要,缩短了生猪出栏时间。壹号食品旗下壹号土猪相关人士表示,生猪养殖正在逐步恢复,之前在上海的供应渠道主要通过超市和农贸市场,如今新添了社区生鲜店,生鲜门店的销量增加了50%。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同样显示,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态势。今年1月,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连续5个月增长。据介绍,规模猪场出栏的生猪占全国总出栏量的一半以上,是生产恢复和市场供应的“主力军”。从近几个月监测数据看,规模猪场一直保持着率先恢复势头,对生猪生产的整体恢复十分有利。

“源头供应充足,还带来了半成品、快手菜供应的变化。”盒马鲜生相关人士介绍,从他们的统计看,胡椒猪肚鸡锅、罗宋汤、韩式部队锅、日式寿喜烧等荤素搭配、直接下锅的半成品菜肴卖得非常好,其中猪肚鸡锅春节以来的销量更是往年的10倍。该人士表示,半成品、快手菜热销与原材料供应充足大有关系,“以前的半成品是净菜;现在,炒菜、炖菜、锅物等花样层出,不同产品涉及多种原材料,都来自上游生产基地的支持。以日式寿喜烧为例,涉及牛肉、菌菇、蔬菜、豆制品等多个品种,缺一不可。”在市民“拿来就烧”的背后,是半成品、快手菜企业基于市场供应和需求进行的新品研发。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任翀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