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地处川蜀北部、秦岭之南,背靠巍天雄关与剑门关,曾是“地控秦陇,势扼巴蜀”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记载,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国的九世蜀王,征服了世居嘉陵江上游的苴人,并把这块领地分封弟弟葭萌,史称苴国。而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昭化古城的前身。

一条古道

穿城而过的金牛古蜀道是昭化古城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也是古代从关中进入蜀地,唯一一条道路。

它全长约600公里,从成都出发,翻越剑门关,穿过明月峡栈道,抵达昭化,最终到达陕西汉中。从而将成都平原与八百里秦川连接起来,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惠王觊觎蜀地却不得入,于是诈称自己有一宝物石牛,夜能粪金,想以此献给蜀王。蜀王生了贪欲,便派五丁力士劈山破石,为运送石牛开道。

这便是在蜀地流传甚广的“五丁开山”的故事,而传说中这条由五丁力士所开的古道便是金牛古蜀道。

但实际上这条道是当时的劳动人民一锤一凿所开。

为了修建蜀道,古城人不仅付出了时间与汗水,而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为打通最难的一段栈道,古城先民加班加点施工,但一场突降的暴雨袭来,山洪暴发,导致二十多人跌落山崖,无人生还。

但血性的古城先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愈战愈勇,发誓要为后世子孙凿出一条出川的通道。

不知经过多少时日,历经多少古城人的努力,这段古蜀道终于建成。

蜀道贯通后,秦惠王派军沿着金牛道长驱直入,征服了巴蜀,把这里正式命名为葭萌县。自此,天南海北的客商循着金牛道往来交易,葭萌迎来了数百年的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群猛人

到三国时期,烽烟再起,这里成为蜀汉先主刘备的主要阵地之一。

据说,当年刘备入川,到达葭萌后,见此地物阜民丰,又是蜀道之要冲,打算在这里驻兵一年,休养生息。

入驻此地的时候,刘备把自己的军队全部驻扎于城外,并吩咐部下不准扰民。百姓为了感谢他,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一年后,刘备便欲起兵攻打成都。临行前,他留下八百兵士给中郎将霍峻,嘱咐他守好作为大后方的葭萌。

但没想到,大军刚离开,敌人便乘虚而入,派兵一万多人前来攻城。

当时,葭萌关一战事关刘备大业存亡,一旦城破,刘备大军就会被前后包夹,陷入死局。在这危急时刻,城内的葭萌百姓拼死支持守军,誓与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在八百守兵与城内百姓拼死抵抗下,他们竟与上万敌兵相持一年之久,最终斩去敌将首级,大获全胜。

八百守兵对敌上万,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在古代战争史上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也是葭萌人民拼死支持的结果。

所以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以后,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汉祚永寿”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寄托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因而便有了“蜀汉兴,葭萌起”的说法。

一个好官

在昭化,至今流传着一个“县令挽舟”的故事。

唐文宗时期,一姓崔的刺史邀宾客游览嘉陵江。船至昭化城外的桔柏渡时,却因水流湍急无法前行。于是崔刺史便令时任当地县令何易于找些人来拉纤。

但没想到,何易于二话不说,挽起官袍,腰插笏板,只身下水,把纤绳扛在自己肩头就开拉。

崔大人很吃惊,你怎地给我拉起船来了?去找老百姓啊!

何易于则答,正值春耕,老百姓很忙,我现在比较有空,我来拉。

慌得崔刺史弃船而逃。

何易于心系百姓,挺身为民,深得爱戴,在他离任时,老百姓十分不舍,家家在门口摆放清水为他送行。

奔涌不止的滔滔江水,水色清浊不混,恰如世间是非分明。两百年后,北宋欧阳修在编撰《新唐书》时,不计何易于人轻官微,为其立传,让其美名千古流芳。

后来,城中历代官员大都以何易于为典范,涌现出许多勤政爱民、心系百姓的好官,在他们的清明治理下,昭化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一道名菜

宫保鸡丁是我们很熟悉的一道菜,这是晚清名臣丁宝桢最爱吃的一道菜,而这道菜也与昭化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末期,朝廷日益腐败,内忧外患,蜀地百姓被沉重的赋税压迫得苦不堪言。

那时,丁宝桢的祖父任昭化县令,随祖父同住的丁宝桢,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也看到了祖父为民所做的努力。祖父常把自己的养廉银分给百姓抵减赋税,然而杯水车薪,老县令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最后抱憾而终。

后来,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途经昭化时想起爷爷夙愿,便拿出七千多两白银,又发动当地大户人家募捐。然后用所得捐款购置大量良田,请人耕种,上缴国库,以充公粮,永久抵减昭化百姓的赋税。

鞠躬尽瘁的丁宝桢后来病逝于成都任上,朝廷为表其功勋,谥封“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

昭化百姓感念丁宝桢的恩德,不仅为了建起一座丁公祠,还把他生前最喜欢吃的“花生鸡丁”更名为“宫保鸡丁”,这道名菜便源自于此。

走过两千多年时光,古城缔造过繁荣,也饱经过苦难,一代代古城人在不同的时代,或以死报国、或为民请命,护佑着古城走向和平岁月,也让古城璀璨的文化得以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