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有网友传播谣言,说王菲在日本旅游期间,感染了冠状病毒,咳嗽,发烧,已被隔离。

然后,王菲的经纪人陈家瑛,就不得不站出来,做了如下澄清:在大家齐心抗疫期间,把精力时间用在如何互爱互助吧,不要再这样无聊。王菲身体很好,多谢大家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以为大家会把矛头对准造谣者,毕竟这样的谣言,可谓是十分恶毒了,可是网友的评论却让人大开眼界:认为陈家瑛不该这个时间段站出来澄清,认为王菲和经纪人是在蹭疫情的热度.......

看到评论的时候,真的有点震惊,这个时间段,明星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保持低调,别作妖,谁冒出来,谁就是靶子,谁会傻到去蹭疫情的热度。

我想起韩寒在被质疑代笔时,发表的一番观点,大致如下:有人将屎盆子扣在你头上,没有人指责那个扔屎盆子的人,却有一群人指责你掸掉屎的姿势不够优雅。

仔细想想,为何「王菲在日本感染疫情」,这样拙劣的谣言,会有人制造,有人传播,有人相信,无非是因为在这之前,网传王菲在疫情期间,去了日本。

且不说,关于王菲在疫情期间,去日本滑雪的这个新闻,本身是否是真的,就算人家去了日本,网友出于道德惩罚,制造了这种恶意谣言,恶毒诅咒,也没有在道德上高尚多少。

如果说,这则谣言,是造谣者为了迎合民众的惩罚心理,故意量身制造的,那么关于钟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却没戴口罩的一段视频,却是十足的故意栽赃了。

因为后来事实证明,视频中的钟南山院士 ,和身边的多名医护人员,之所以没有戴口罩,是因为这段视频里的内容,根本就不是发生在疫情期间。

这段视频来源于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中的一段纪录片,当时钟南山院士,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病人。

这段视频被人恶意剪辑之后,在疫情期间广泛传播,很多网友信以为真,给钟南山院士的形象,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而针对钟南山院士的恶意谣言,疫情期间还真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人难免好奇,造谣明星就算了,为何有人造谣英雄呢?

其实,这种谣言的心理机制很常见,那就是你不是很厉害,被万人称为英雄吗,我就是要在你身上找到污点,没有的话,我就自己制造,总之,没有人是光辉完美的,你并不比我强多少。

这种嫉妒心理,小人心态,是故意用谣言,抹黑英雄的一种常见心理。

除此之外,谣言的存在,还有很多心理机制在作祟,尤其是灾难面前,比起抗灾更难缠的是,辟谣。

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就是这么回事。

研究谣言的专家普拉桑特·博迪亚,在《谣言心理学:社会和组织方法》一书中认为:谣言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持久特征。它们吸引注意力、唤起情感、激发参与、影响态度和行动,而且无处不在。

心理学家认为,谣言有四个基本特征:

它们是信息声明。

它们正在流通。

它们未经验证。

它们迎合公众心理。

从这四个特征我们能够看出,谣言是以信息的方式,在群众中传播,没有人去验证真假,因为谣言本就是,为迎合民众心理而存在。

有人称谣言为:「群体感知活动」,就是因为谣言的存在,满足了群众的心理需求,所以公众乐于参与传播。

1991年,一个拙劣的谣言,在非裔美国人中流传。这个谣言说,苏打水里有一种特殊的东西,会导致黑人男性不育。

虽然这个谣言被证实是假的,但是苏打水的销量下降了70%,人们甚至开始攻击卖苏打水的商家。

而这种明显拙劣的谣言,在疫情期间,更是数不胜数。

有谣言说,冠状病毒只在亚裔人群中传播,而事实是,人类有种族歧视,病毒可没有,它们一视同仁,谁免疫力差,谁遭殃。

还有谣言说,蜂毒可以抑制冠状病毒,搞得专家不得不出来辟谣,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

还有人说,涂抹芝麻油可以防止病毒入侵,关键是这样的文章,朋友圈也有人转,也有人信,稍微有脑子都能想到,芝麻油只是普通的植物油,能有什么作用呀。

更不要说,双黄连乌龙了,主流媒体都跟着传播,以至于疫情期间,出门都危险的时候,还有人苦苦排队购买双黄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我很好奇,为何有人热衷于制造,这种子虚乌有的谣言,而又有一群人,总是相信并传播这种谣言。

如果说,制造谣言的人,纯粹出于利益考量,博取眼球,那么公众为何不吸取教训,一次又一次上当呢?

从非典到新冠状病毒,我们在谣言方面吃的亏,可是一直在重复重演的。

为何谣言,总是屡禁不止呢?为何我们,总是不长记性呢?

利奥·波兹曼在《谣言心理学》中认为,以下几种境遇,谣言格外容易滋生和传播:

1.当有不确定情况时,人们面对未知,会更容易散布谣言。

比如说,一个长得非常美的女孩,她大龄未婚,很多人都不了解实际情况,这种时候,如果有人说她被包养了,就有一大堆人相信。

因为,这种谣言,迎合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2.当人们感到焦虑或痛苦时,他们就会倾向于传播谣言。

卡尔·荣格曾表示,有痛苦的地方就缺少智慧,有智慧的地方就没有痛苦。

当人们深陷灾难时,他们面对未知,面对不确定性,无法承受灾难的痛苦,就会让他们容易相信各种谣言。

而且研究表明,可怕的,负面的谣言,比正面的,有希望的谣言,传播的要更广泛。

这个主流媒体的失信,人们的悲观,以及会激发的黑暗面,都息息相关。

3.当信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时,人们会散播谣言。

波兹曼在1947年提出了:谣言的基本定律。他认为:谣言能否大面积传播,取决于情况的模糊性和谣言的重要性。

当谣言涉及私密性,阴谋论时,很多人会滋生一种,需要将私密事实,传递给更多人知道的使命。

而当谣言的内容,对人们来说,息息相关,至关重要时,人们就会更可能的传播谣言。

这解释了为何灾难时,抵御灾难的方法之类的谣言,为何会屡禁不止,而当和平时,和养生相关,生活日用相关的谣言,会层出不穷的原因。

4.当谣言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自我形象时,人们就会散播谣言。

很多时候,谣言的存在,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贬低,比如针对名人的谣言,很多人在阅读这种负面谣言时,可以通过贬低他人,来短暂提升自己的自尊。

这种谣言,被称作是:楔形谣言。用来强化群体间的差异,制造对立,以此滋生优越感。

人们乐于传播这种谣言,以此证明自己,比谣言中的那个人,更加优越。

可以说,那些帮助传播谣言的人,会在传谣的过程中,对自己感觉更好,并利用谣言,加强自身的社会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谣言的传播历史,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那些制造谣言的人,他们对整个社会的公众认知,态度,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群体动态,人际关系,群体关系,都洞若观火。

正是因为他们充分了解了,受众的心理机制,谣言传播需要的环境,所以,才能精准的把握动机和情境,群体和网络,做到造谣,传谣,一切尽在掌握。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变得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所以对于公众来说,认识到谣言的危害性,持久性,自觉提高辨识能力,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至关重要。

那么,普通人,如何才能识别谣言呢?

卡尔·荣格说:只有当你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向外看的人,做梦;谁往里看,谁就会醒来。

也许外在的信息错综复杂,但是我们若是内心澄明,就能时刻保持警醒。

针对谣言,马克·吐温认为:一个谎言,可以在世界的另一边传播,而真相正在上演。

这个真相,指的不是真实的真相,而是我们内心的真相,我们相信谣言这种仿真陈述,是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真相,而谣言,是对我们内心真相的拙劣复制。

正是因为谣言这种仿真陈述,通常满足了我们一种,或多种心理需求,所以,即便谣言会给其他人带来损害和破坏性,我们也容易心存侥幸或者偏袒。

甚至于,每个传播者,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修改和重新阐述,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

比如,钟南山院士曾经说,疫情有望在4月结束。

然后,就有媒体表达,钟南山院士说,疫情4月可以结束。

有望,和可以,字面的极小差别,会造成极大的事实差别。

而人们听之任之,即便已经辟谣,依然很多人在朋友圈传播,疫情可以4月结束的消息,是因为他们心里,更渴望的是4月结束,而不是有望4月结束。

在我从事新媒体创作这段时间里,我有一个清晰的感知:有时,公众根本不愿意听你在说什么,他们只想听迎合自己心中想法的说法。

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事实不重要,因为人们乐于创造社会现实,并通过内心的观念,重新解构事实,解释世界。

这可以解释,为何当灾难发生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可怕的事实。

比如,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时,在极度焦虑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谣言四起,人们说,鲨鱼在水里出没,恐怖分子在堤坝放置炸弹。

这种无稽之谈,在美国那种宣称言论透明,自由的国家,广泛传播,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恐慌。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面对灾难,人们感到恐惧害怕,他们内心相信情况很糟糕,所以,他们选择可怕的谣言,而不是充满希望的谣言,传播糟糕的信息,而不是乐观的信息。

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因为恐惧制造的内心真相,制造了谣言这种仿造真相。

而且,当谣言迎合我们的偏见,以及刻板印象时,它尤其容易被人们相信。

比如,在全球歌坛享誉,「花蝴蝶」之称的玛丽亚·凯莉,关于她,有一个谣言曾经广泛传播。

据说,她曾经说过一句十分尴尬的话:当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那些饥饿的可怜孩子,我忍不住哭了。我的意思是,我喜欢瘦成那样,但不喜欢那些苍蝇和死亡之类的东西。

这句话,在互联网产生了病毒式传播,尽管凯莉后来澄清,她从未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没有人相信。

因为在公众心里,凯莉是一个肤浅的,虚荣的,花蝴蝶形象的女性,而这种谣言,极大的迎合了公众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所以,没有人在意她究竟说没说过,重要的是,人们心里认为她这样的人,就会说出这样的话。

再比如,在中国被骂惨的王菲,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里面说王菲和谢霆锋外出旅游,不管孩子,王菲更是声称:我有自己的生活,为何要被孩子捆绑。

稍微动动脑子,就会明白,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为何要说这么蠢的话,但是那篇文章下面,有4000多条评论,都在骂她只生不养,只谈恋爱不负责任。

为何这种拙劣的谣言有人相信,因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一个40多岁还离婚,还谈恋爱的女人,她一定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谣言只是人们内心真相的复制。

一个最具有说服性的循环模式是,几乎所有名人,都会经历大红之后的大黑。

李子柒刚被夸上天,人们赞誉她的清纯,之后就有黑历史被挖出,说她曾在夜店工作。

而疫情期间,韩红如此,李兰娟如此,钟南山如此。

因为是在特殊时期,所以针对他们的谣言,激起了很多公众的反感和自发抵制。

但是换个时间段,这种谣言,就很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变成真相。

因为人们天性里,渴望看到比我们强的那些人,露出丑陋的一面。

可以说,谣言,既照见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投射了我们内心的黑暗面,同时,也是时代话题,和时代精神的复制粘贴。

但是,谣言很可怕,因为它很难被反驳,它传播的越广泛,就越是容易变成真的。

想要杜绝谣言,从源头很难,因为造谣的成本很低,收益很高。

所以造谣者,不过是动动嘴的事情,就能赚到很多流量钱。

可谣言的受众群体,传播群体,可以通过自发的抵制,质疑,中断谣言的传播。

因为没有人传播,谣言就不是谣言。

最后,还是卡尔·荣格的那句话:只有当你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你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向外看的人,做梦;谁向内看,谁就会醒来。

造谣者,根据你的内心镜像,为你造了一场拙劣的梦,你可以向内看,反观内心,保持清醒。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就是这个道理。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