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9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发了来自广东省疾控中心等研究团队的文章,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时其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已很高,且鼻子中的病毒载量高于喉咙。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感染者病毒载量也相似,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传播与SARS不同,而类似于流感。
该文的题目为“新冠肺炎患者上呼吸道标本的病毒载量”(SARS-CoV-2 Viral Load in Upper Respiratory Specimens of Infected Patients),为广东省疾控中心、珠海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研究的成果。
文章指出,研究人员对广东珠海的18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上呼吸道样本有新冠病毒载量进行了监测,共获得72个鼻拭子和72个咽拭子,每位患者获得1-9个连续样本。18名患者包括9名男性和9名女性,年龄介乎26至76岁。其中包括包括两个家庭中的4例继发性感染,其中一位为无症状患者,因为已知密切接触者而受到监视。
研究指出,从17例有症状患者获得的鼻拭子和咽拭子中的病毒载量与症状发作日对比,发现症状发作后不久就检测到较高的病毒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载量开始降低。且鼻子中的病毒载量高于喉咙。
研究人员指出,此发现显示新冠病毒载量的表现与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SARS有很大的不同。SARS发病的早期,患者呼吸道的病毒载量是中度的,在症状发作后约10天时,患者的SARS病毒载量才达到峰值。这意味着SARS病毒主要是在患者发病几天后才开始传播的。这意味着新冠病毒传播与SARS不同,而类似于流感。
研究还发现,在无症状患者中检测到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患者相似,这表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存在较强的传播潜力。
研究团队最后强调,他们的这些发现与此前有关传播可在感染早期发生的报告一致,表明新冠病例检测和隔离策略,可能需要区别于控制SARS所需的策略。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