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孟子》第五篇《孟子·万章》。
这一篇是“万章”,值得一提的是万章是孟子得意门生。他一生追随孟子,也是孟子非常喜爱的学生之一。万章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我们正在解读的《孟子》一书的编著者之一就是万章。
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中有“万章章句”十八章,万章名字在《孟子》中出现22次之多;对孟子有“尧以天下与舜”、“伊尹以割烹要汤”、“敢问友”、“敢问交际”等之问达38次之多。《史记》记载,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而这一篇《孟子·万章》就主要都是万章和孟子的对话录。其中谈到了古代圣王的治国理念、仁政思想,也谈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社会的道德伦理,内容非常丰富。在《万章》的上篇中,我选取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为大家分享。就是关于儒家的“天命”思想。
我们都知道,“天”是儒家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孟子说“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儒家思想中的天,既是指上天,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在孔子和孟子的早期儒家思想中,“天”主要是指人事的神性依据,即人的精神支柱,是人格的神。此外,“天”还是人的天性和天赋仁心,正如孟子说的“不忍人之心”,即“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荀子的儒家思想中,“天”更接近自然规律,也就是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在《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这个时候的“天”有点道家思想中的“道”的意思。
到了汉代董仲舒,天彻底成为人格神,代表一种精神力量。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即“无论在肉体或精神方面,人都是天的副本”,董仲舒认为人只能符合天的规律才能生存繁衍。
所以,我们古代有“天命”、“天意”、“天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说法,“天”都代表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一种高于人性的力量。

在这一篇孟子和万章的对话中,孟子就谈到了关于“天命”。我们通过两段对话来理解。
第一个:孔子的“天命”
万章问:有人说,孔子在卫国宦官痈疽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在齐国时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徙捏造出来的。孔子在卫国时在颜雠由家主持私塾教务,弥子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告诉子路说:‘孔子住在我家,可以得到卫国的卿位。’子路将这话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命运的安排。’孔子做官时要遵守礼仪,辞官时也合乎义行,是否能得到官职这是上天的安排。
孟子接着说:而别人传言的,孔子在痈疽家和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就是不合行为方式和不顾天命。孔子在鲁国和卫国都不顺心,又遇上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拦截杀害他,于是就改变装束通过宋国。那个时候孔子正走厄运,在陈国司城贞子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做了陈侯周的臣子。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近臣,看他所接待的主持私塾教务的人;观察外来的远臣,就看他接受什么样人主持的的教育。如果孔子在宦官痈疽和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怎么还能算是孔子呢?

这里孟子评价孔子的“进以礼,退以义”,说明孔子是一个有原则,讲礼仪的人,所以,孟子告诉万章,社会上那些诋毁孔子品德的言论都是假的。

第二个:古代圣贤的“天命”

万章问:听人说,到了禹统治的时候,德行就开始衰落了,因为禹把天下不传给贤人,而传给儿子,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上天想把天下给贤人,就会给贤人;上天想把天下给儿子,就会给儿子。

从前,舜推荐禹给上天,经过十七年,舜去世,服丧三年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了阳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跟随着他,就象尧去世后不跟从尧的儿子而跟从舜一样。禹向上天推荐益,经过七年,禹去世,服丧三年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的北面,朝见和打官司的人不到益的那里去而到启的那里去,他们说:这是我们天子的儿子。歌颂的人都不歌颂益而歌颂启,他们说:这是我们天子的儿子

尧的儿子丹朱不贤能,舜的儿子也不贤能。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历的岁月多,对百姓的恩惠时间也久。启很贤明,能恭敬地继承禹的道路,益辅佐禹,经历的岁月少,给予百姓的恩惠也不久。舜、禹、益之间,相去久远,他们的儿子贤明或不贤明,都是天意,不是人的力量所能为的。

凡事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却自然办到了的,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招致的却自然来到了的,就是命运。

一个平民而能拥有天下,品德修养必然象舜和禹一样,而且还要有天子的推荐,所以孔子就没能拥有天下。继承祖先而拥有天下的,上天所废弃的,必然是象夏桀、商纣一样的人,所以益、伊尹、周公也没能拥有天下。伊尹辅佐商汤统一了天下,商汤去世,太丁也没有做天子,外丙继位两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坏了商汤的典章法律,伊尹就把他流放到桐邑。过了三年,太甲悔过认罪,自己埋怨自己,在桐邑学习仁爱和改变行为方式,三年中,他听从伊尹对自己的训导,于是又回到毫都当天子。周公之所以没能拥有天下,就和益在夏代、伊尹在殷朝一样。孔子说:‘唐尧、虞舜让贤,夏商周三代子孙继位相传,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里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意思是说:没有人去做,居然成功了,那是天意;没有人去找的,居然自己来了,那是命运。这两句话孟子把天意和天命联系在了一起,告诉我们,生命中很多事情是超乎理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但是孟子并不是说,只等待命运的垂青,而是说我们要做出最大的努力,同时也不要执着于结果,因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比如天命或者说运气。

孟子说“以行与事示之”。

这里的“行”就是“大势或者说趋势”,类似于天命或者运气成分,而“事”就是事在人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也就是,我们既要保持时刻努力,也要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孟子》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