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河对岸

很多人会拿西方中世纪的战争规模,与同时期我国的战争规模相比较,从而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认为西方中世纪的战争规模极小,犹如打群架一般,简直不值得一提。诚然,如果单以兵力动员数量来说,西方中世纪的战争与同时期我国的战争不可同日而语。拿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来说,英国单次战争的最大兵力也就在7000人--9000人左右,而法国由于是本土作战,其兵力相对较多,但也就在两万多人左右。而此等兵力若放在同时期的我国战场,只能充当一个前锋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为何西方中世纪战争的兵力动员数量远低于同时期我国的战争呢?很多人将之归结于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各国人口较少这一因素,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在大航海时代的前夕,据推算英国(英格兰)的人口有四百多万,而法国的人口有一千六百万左右。而我国战国时期,秦、魏、赵、齐等这些诸侯强国的人口也都在四、五百万左右,可以说与大航海时代前夕的英国人口基本相当。但是,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即便是七雄中最弱的燕国也有几十万的兵力,放在西方中世纪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为何西方中世纪的战争,无法动员大规模兵力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的政治体制不同。

西方中世纪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实行封建制。在封建体制下,国君将领土分封给群臣(大封建领主),而群臣也有自己的封臣(小封建领主)。正因为层层分封,才使得国君虽名义上拥有整个国家,而实际上只能施令于王室的直属领地。比如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铁王座的主人在名义上乃是七大王国之主,而实际上七大王国各自有主,真正属于国王只有君临城那一小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跟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体制比较相似,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其实际的领地只有洛邑(洛阳)周围那一小块疆域。

而在此封建体制下,君主是无法直接动员整个国家资源的。当国家对外作战之时,君主就需要征召封臣,让封臣出兵协助作战。这种通过层层征召而来的兵力,当然就比较有限(层层兵力截留)。更为甚者,君主与封臣们的关系也很错综复杂,君主并不能随心所欲,往往还会受制于封臣。英国历史上的《自由大宪章》,就是国王被贵族们(封臣)打败,而被迫签订的,其核心内容就在于限制王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则,西方中世纪时期,虽也有雇佣兵,但作为国家军队的主力(骑士)实际上都属于贵族阶层,而平民只需负责提供给养及修筑工事。在统计兵力的时候,往往只统计作战部队的人数,而并不把负责给养的后勤部队统计在内。例如,骑士都有随从,而在统计兵力的时候,也只统计骑士的人数,而不会把随从的数量也统计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跟我国春秋时期以及日本战国时期的情形极为相似,当兵属于贵族特权,而平民并无当兵资格。我们的词语“士兵”、“士气”,都与“士”有关,而“士”就属于贵族的最低阶层。在日本战国时期也是如此,作为军队的主力武士阶层都是世袭的,直到明治维新,正式颁布了《征兵令》,才废除了武士当兵的特权。

正因为西方中世纪与日本战国时期,其军队的主力都是世袭的,才使得其军事素养得到很好的留存与提炼。这也是我们看西方中世纪与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其兵力数量虽少,却很是精彩纷呈的原因所在。相反,我国历史上很多战争,比如农民起义动不动几十万军队,却往往没有什么战斗力,很容易被一击溃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军事素养与有效组织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而,我们没有理由“嘲笑”西方中世纪与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是“村长打架”。就“打架”水准来说,不要说我国帝制时期的“村长”,就是“县长”、“省长”也很难达到那样的水准。